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常的意思、三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常的解释

(1).指治国理政的三大纲要。《国语·晋语四》:“爱亲明贤,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礼以纪政,国之常也……玉帛酒食,犹粪土也,爱粪土以毁三常,失位而闕聚,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 韦昭 注:“三常,政之干,礼之宗,国之常。”

(2).指三种恒久不变的事象。《管子·君臣上》:“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一设而不更,此谓三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常”的汉语词典释义

“三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存在以下两种释义:

  1. 古代治国理政的三种基本原则(古义) 此释义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特指治理国家需要遵循的三项根本性、恒常性的准则。具体指:

    • 仁: 仁爱之心,以仁德对待百姓。
    • 信: 诚信,言行一致,取信于民。
    • 忠: 忠诚,忠于职守,忠于国家社稷。 这一概念体现了古代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强调统治者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治国理念。其权威出处可追溯至《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与叔孙豹关于“不朽”的讨论中提到的相关思想背景(虽非直接对应“三常”一词,但内涵高度一致),后世常以此概括治国要义。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三常”的释义条目;《左传》相关篇章的解读(如《襄公二十四年》)。

  2. 现代德育教育中的三项基础内容(今义) 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中国大陆的教育语境中,“三常”常作为“三常教育”的简称,指对青少年进行的基础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具体指:

    • 日常行为规范: 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基本礼仪、卫生习惯、作息规律等。
    • 社会常识: 普及社会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常识、安全常识(如交通安全、防火防灾)、人际交往常识等。
    • 道德常识: 培养基本的道德观念,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热爱集体等。 此释义体现了现代教育体系中对公民基本素质培养的重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参考: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及相关解读文件(常提及基础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教育学、德育研究领域的相关论著(如鲁洁、王逢贤主编的《德育新论》中关于基础道德教育的内容)。

使用场景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三常”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古代政治治理的纲要

出自《国语·晋语四》,指治国理政的三大核心原则:

2.自然与社会的恒定法则

源自《管子·君臣上》,指天、地、人三者固有的规律:

3.伦理关系规范(争议性解释)

部分资料提到“三常”与儒家伦理相关,指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义务关系。但此说法与更权威的“三纲”概念高度重合,可能为混淆或误传。

4.中医术语

在中医诊断中,“三常”指诊病需考虑患者的三种状态:

注意事项

别人正在浏览...

安禅罢劵八思巴字拔尤八族被加数裁折残兵败将长祖迟徊传馨当职打扑等志抵忌堤溃蚁穴定金豆稭俄景方床废然而返高门大户耕则问田奴害咎号慕华霍皇庆化生盆祸难郊禘进退亡据积润纠譑积重难反钧分联婚蒙松蜜蜜甜秘庭莫不欧虞懃力嵚崎历落穷祸秋收起义雀立戎旅三玄散秩上院使费授玉説公案腆养通年土龙沐猴凸透镜下马威箫韶九成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