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瓷的意思、缥瓷的详细解释
缥瓷的解释
浅青色酒瓶。《文选·潘岳<笙赋>》:“披黄包以授甘,倾縹瓷以酌酃。” 李善 注:“ 邹阳 《酒赋》曰:醪醴既成,緑瓷既启。”
词语分解
- 缥的解释 缥 (縹) ǎ 青白色,淡青。 青白色的丝织品:缥帙(书衣,亦指书卷)。 缥 (縹) ā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如“虚无缥缥”。亦作“飘渺”。 〔缥缥〕轻轻飞起来的样子。 (縹) 笔画数
- 瓷的解释 瓷 í 用高岭土烧成的一种质料,所做器物比陶器细致而坚硬:陶瓷。瓷瓶。瓷壶。瓷碗。瓷器。瓷砖。 笔画数:; 部首:瓦;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缥瓷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对一种特定青瓷的称谓,其名称源于其釉色特征。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及专业角度详细解释:
-
词义解析:
- 缥 (piǎo):本义指青白色的丝织品,引申为淡青色、青白色。《说文解字》释“缥”为“帛青白色也”。在描述瓷器时,“缥”特指一种介于青与白之间、淡雅清透的色调。
- 瓷:指瓷器。
- 缥瓷:合称即指釉色呈现淡青或青白色的瓷器。其核心特征在于釉色的描述——“如缥”,即像青白色的丝帛一样。
-
历史特征与工艺:
- 缥瓷主要指晋代(尤其是西晋至东晋早期)浙江地区(如越窑、瓯窑)生产的青瓷品种。
- 其釉色特点是青中泛白,白中透青,呈淡青色或青灰色调,釉层相对较薄,透明度较高,釉面常有细密的开片。这种色调的形成与当时胎釉原料、烧成气氛(还原焰)及工艺水平密切相关。
- 器物类型常见的有碗、盘、罐、鸡首壶、唾壶、虎子等日用器皿及明器。装饰手法以弦纹、水波纹、铺首衔环等简洁的划花、贴塑为主,风格素雅。
-
文化地位与影响:
- 缥瓷是早期成熟青瓷的代表作之一,标志着中国青瓷烧造技艺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淡雅的釉色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对后世青瓷(如唐代越窑秘色瓷、宋代龙泉窑粉青、梅子青)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在文学作品中,“缥瓷”一词常被用来指代或形容上乘的青瓷酒器或茶具,增添了其文化内涵。如晋代潘岳《笙赋》中“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醽”的记载,是早期关于“缥瓷”的重要文献佐证。
参考资料来源:
- 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缥”及“缥瓷”词条的释义。
- 历史特征与工艺描述参考:《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关于六朝青瓷的章节。
- 文化地位与文献佐证参考:《中国古陶瓷图典》(冯先铭主编)及相关考古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缥瓷是中国古代青瓷的一种特殊称谓,其含义与艺术特点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一、定义与起源
缥瓷主要指晋代浙江温州瓯窑生产的青瓷。其名称源于“缥”字,原指晋代淡青色丝帛,因瓯窑青瓷釉色与这种丝帛颜色相近,故借“缥”命名瓷器。
二、名称争议
学术界对“缥瓷”有两种解读:
- 狭义特指:专指瓯窑青瓷,因釉色与丝帛“缥”一致而得名;
- 广义泛指:认为“缥”是文学化描述,泛指晋代东南地区(尤其是浙江)的青瓷,而非特指某一窑口。
三、艺术特点
- 釉色:以淡青色为主,透明度较高,常带有灰黄或青白色调;
- 胎体:细腻致密,呈灰白色或白中泛灰;
- 工艺:采用轮制技术,烧制温度达1300℃,并使用化妆土提升胎体质感。
四、历史地位
瓯窑缥瓷在魏晋时期备受文人推崇,晋代潘岳《笙赋》中“倾缥瓷以酌酃”即指此类瓷器。其釉色清雅,常与越窑青瓷相提并论,反映了当时青瓷工艺的较高水平。
五、补充说明
“缥瓷”一词最早见于文献描述酒器(如浅青色酒瓶),后逐渐成为青瓷代称。现代研究中,多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将其定位为早期青瓷的代表性品类之一。
(注:完整学术讨论可参考搜狗百科、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挨闹傍边儿标准件弊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碧桐杯避形播田菜地尝新除外达宦当壮捣虚撇抗雕严发导饭牀奉命伏小钩染苟随归整骇涛河上丈人黄蜨戒书棘钩旷宇款杂狼飡虎咽老学究连船辽视楼罗历旅况门坑明润迷溺钠灯牵板千里棹穷鲠酋醳全优然否三穴沙雨省减生生死死慎火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戍鼓术人随照汰弃同是天涯沦落人偷懒托开霞光万道香火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