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泣草芥”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正确写法应为“如弃草芥”,可能因字形相近导致误写。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成语形容对待事物极其轻视,毫不在意,如同丢弃小草一般。其中“芥”指小草,比喻极微小、无价值的事物。
源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文中批判六国将土地轻易割让给秦国,表达对资源或珍贵事物被轻视的痛心。
因“弃”与“泣”发音相近(qì),易混淆。正确形式为“如弃草芥”,“泣”为哭泣,与成语含义无关。
提示: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正确写法,避免因字形或发音相近造成误解。
《如泣草芥》是一个成语,形容非常微小或无价值的事物,比喻不值一提或微不足道。
《如泣草芥》的拆分部首是草,芥,拆分笔画是14画。
《如泣草芥》源自于《史记·东方朔列传》:“朔出来之,时间之久远,吾不忍弃去。”这句话的意思是朔出来了,时间过去这么久了,我不忍心抛弃。后来,人们就把“如泣草芥”作为一个成语来使用。
《如泣草芥》的繁体字是「如泣草芥」。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不过,《如泣草芥》的汉字写法在古代和现在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1. 对于他的建议,我们感到无关重要,简直如泣草芥。
2. 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的讨论来说,就像是如泣草芥那样微不足道。
若泣、若泣草芥、草芥、如泣如诉
不足挂齿、微不足道、无足轻重
重要、值得一提、有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