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难如归的意思、临难如归的详细解释
临难如归的解释
犹言视死如归。《魏书·节义传序》:“至於轻生蹈节,临难如归,杀身成仁,死而无悔,自非耿介苦心之人,郁怏激气之士,亦何能若斯。”《北史·崔挺等传论》:“ 模 雄壮之烈, 楷 忠贞之操,杀身成义,临难如归,非大丈夫亦何能若此矣。”
词语分解
- 临难的解释 面对危难的时候临难不屈详细解释谓身当危难。常指面临死亡。《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吴子·图国》:“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 归的解释 归 (歸) ī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媙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
网络扩展解释
“临难如归”是一个形容面对危难时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核心意义:指在危难关头毫不畏惧,如同回家般坦然接受生死考验。该成语强调人在困境中表现出的坚定与无畏。
二、出处与典故
- 文献来源:最早见于《魏书·节义传序》:“至于轻生蹈节,临难如归,杀身成仁,死而无悔。”后《北史·崔挺等传论》也有引用,进一步以历史人物为例,赞颂其忠贞气节。
三、用法与结构
- 语法功能:通常作谓语或定语,用于描述人的品格或行为。例如:“将士临难如归,誓死守城。”
- 成语结构:紧缩式(前后两部分逻辑紧密),古代汉语中常见,现代使用频率较低。
四、感情色彩与近义词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义,多用于褒扬英勇行为。
- 近义词:视死如归、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五、补充说明
- 该成语与“临危不惧”略有不同,后者侧重不害怕,而“临难如归”更强调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超然态度。
如需了解具体典故或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魏书》《北史》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临难如归
《临难如归》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依然能够毫不犹豫地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安全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临难如归》拆分成4个部首:丨丶彳彡。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临难如归》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这本古代史书中,其中记载了一个名叫戴履的人在遭受压迫后,决定毫不犹豫地回到自己家乡寻求安全。
繁体
繁体字形为「臨難如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临难如归」的字形稍有不同,「彳」的位置在上方。「如」的上方是一个像火的形状,表示着诚实和忠诚。而「彡」则代表着礼物,表示着回到家乡将会获得温暖和安慰。
例句
他在外地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要临难如归。
组词
- 返乡如故
- 家如福地
- 回到故里
近义词
- 返乡
- 归国
- 回家
反义词
- 流离失所
- 离家出走
- 四处漂泊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