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篱的意思、阑篱的详细解释
阑篱的解释
谓围起篱笆。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厓腋有草庵,且阑篱种菜芋,亦道士舍。”
词语分解
- 阑的解释 阑 (闌) á 同“栏”①。 同“拦”。 〔阑干〕a.同“栏杆”;b.纵横交错,参差错落,如“梦啼妆泪红阑阑”。 〔阑入〕进入不应进去的地方,混进,如“无票不得阑阑。” 残,尽,晚:夜阑人静。阑珊。
- 篱的解释 篱 (籬) í 用竹、苇、树枝等编成的围墙屏障:篱笆(“笆”读轻声)。樊篱。篱落。篱墙。篱栅。篱障。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阑篱”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围起篱笆”,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词义:指用竹子、树枝、荆条等材料编扎成围栏的动作或状态,常用于描述田园、屋舍等场所的边界设置。
- 词性:动词性短语,强调围护或隔离的行为。
字义分解
- 阑(lán):
- 通“栏”,指栏杆或类似结构;
- 亦有“拦阻”之意;
- 引申为“将尽”,如“夜阑人静”。
- 篱(lí):
- 指用竹、苇、秫秸等编织的围栏设施,如“篱笆”“樊篱”。
文献出处
元代刘祁《归潜志》卷十三记载:“厓腋有草庵,且阑篱种菜芋,亦道士舍。”
此例中,“阑篱”描述道士在草庵旁围篱种菜的情景,体现其实际应用。
相关词语
- 近义词:围篱、编篱、扎篱
- 关联成语:春意阑珊(“阑”表将尽)、寄人篱下(“篱”表依附)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典文献或田园语境,现代口语中较少见,常见于诗词或历史描述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字源或例句,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归潜志》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阑篱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圈围起来的篱笆或围墙,一种用来限制或保护的结构。它可以用于围绕庭院、庄园、花园等地方,形成一道界限,并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阑篱的构字部首是阝(阜),它是一个表示防御的偏旁部首。阜字的笔画为8画。阑字的另一个部首是木,表示与木材相关,可能指示这个结构是由木头制造而成的。
关于阑篱这个词的来源,据推测,它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邶风·竹竿》一篇中。在古代,阑篱的写法是“闌闾”。闌与闾同音,意味着一个在城郭内部庄严的城门。而阑指城门前的篱笆或围墙,用于限制和保护。
阑篱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是「闌籬」。其中,「闌」与繁体的「阑」相同,表示城门前的篱笆。「籬」则是指由竹子或木头制成的篱笆。
在古时候的写法中,阑的上面有个「火」字旁(称为火旁补),表示阑中的火炭。而阑的下方是一个「亻」字旁,表示人,可能指示守卫或居住在阑内的人。
以下是一个关于阑篱的例句:
园中的阑篱高高地耸立着,将花草与外界隔开,给人一种安全与私密的感觉。
一些与阑篱相关的词语有:
组词:庭院、篱笆、围墙、花园、园林
近义词:围栏、栅栏、墙壁、围隔
反义词:开放、通透、无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