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缛礼的意思、缛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缛礼的解释

繁复的礼仪。 唐 李德裕 《赠陈夷行司徒制》:“以兹縟礼,用慰幽魂。”《宋史·忠义传一·李若水》:“﹝ 高俅 ﹞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职,示与众异,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縟礼,非所以靖公议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缛礼(rù lǐ)指繁琐复杂、过分讲究的礼仪或礼节,强调形式上的过度修饰与细节堆砌,常带有贬义色彩,暗指虚浮不实或不合时宜的礼数规范。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字义溯源

    “缛”本义为繁密的彩饰(《说文解字》:“缛,繁采色也”),引申为繁多、琐碎;“礼”指仪式规范。合称指过度强调形式细节而流于冗杂的礼仪制度。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03页。

  2. 文化内涵

    儒家传统主张“礼”应体现内在敬意(如《礼记·乐记》:“礼者,殊事合敬者也”),而“缛礼”则背离本质,沦为徒具形式的虚文,如清代顾炎武批评:“繁文缛礼,疲民耗财”。

    来源:《礼记正义》中华书局,2008年整理本,第658页;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二。


二、典型特征

  1. 形式重于实质

    强调排场与流程的繁琐性,例如古代贵族祭祀中的多重仪轨、宫廷朝见的复杂跪拜程序,耗费人力物力却无益于实际效用。

    来源: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华书局,2004年,ISBN 9787101040983。

  2. 社会批判指向

    常见于对陈规陋习的反思,如鲁迅《坟·看镜有感》讽刺“缛礼之弊”阻碍进步,现代语境中亦用于批评职场或社交中的无效流程。

    来源:《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卷,第202页。


三、相关概念辨析

概念 与“缛礼”的关系 示例
虚礼 均指空洞形式,但“虚礼”更强调虚伪性 客套话、表面寒暄
繁文缛节 近义替换词,侧重程序冗余 冗长的公文审批流程
礼制 中性词,指礼仪系统本身 周代礼乐制度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古籍例证

    《宋史·志第六十六》载:“减缛礼,存大体”,反映历代对简化虚礼的倡导。

    来源:《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年,卷119。

  2. 现代研究

    李学勤指出:“先秦部分礼仪因过度仪式化成为缛礼,汉代已逐步删改”(《文物中的古文明》,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316页)。


五、反义与关联词

网络扩展解释

“缛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1.基本含义

“缛礼”指繁琐的礼节或仪式,强调礼仪的复杂性和形式化。例如古代婚礼、葬礼等场合的繁复流程,均被称为“缛礼”。现代汉语中,该词也用于批评形式主义或过度注重细节的行为。

2.历史出处与引证

3.现代用法与延伸

现代语境中,“缛礼”不仅指传统礼仪,还可形容官僚体制或社会活动中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例如:“她计划避开官僚体制下的繁文缛礼”。

4.相关成语

与“缛礼”相关的成语包括“繁文缛礼”“虚文缛礼”等,均强调形式主义的弊端。例如“繁文缛礼”形容过分注重礼节而忽视实质内容的行为。

5.例句参考

“缛礼”既是对传统礼仪复杂性的描述,也暗含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其含义随语境变化,需结合历史背景和现代场景综合理解。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句,可参考《宋史》或相关辞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齿梳炳耀波斯枣不可移易参饷恻淢楚辞出姓聪俊大古玳瑁大灶帝学都都知兜术天独具慧眼腹议丐夫高山流水沽矫贱婢嘂謼浇伪解弁嗟乎洁净金灿灿井井有条金钱板谨卫具保踽踽凉凉开濬诳言愧服灵兰遴员满山遍野马仔梅心难处凝合怒恚遣言措意罄悬穷鉴权光全貌儒艮鬺烹勝談使君拾青紫霜霭繐帏缩头鳊条流呜邑无字儿空瓶闲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