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霜霭的意思、霜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霜霭的解释

秋夜迷茫的月色。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登台望秋月》:“临玉墀之皎皎,含霜靄之濛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霜霭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霜”和“霭”两个单字组合而成,主要用于文学性描述,指秋冬季节寒冷空气中弥漫的、如霜似雾的白色水汽或轻烟。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字义分解与组合

  1. 霜:指接近冰点时,水汽在地面或物体表面凝华形成的白色冰晶(《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215页)。引申为寒冷、白色、纯净的意象。
  2. 霭:指云气或轻雾,形容烟气缭绕、朦胧弥漫的状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4页)。

    组合义:两者结合后,“霜霭”特指寒冷天气中浮动的白色雾气,兼具“霜”的寒冽感与“霭”的朦胧感。

二、文学意象与使用场景 该词多见于古典诗词及现代抒情散文,用于描绘以下意境: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收录“霜霭”词条,释义为:“寒霜和暮霭。亦指清冷雾气。”例引清代厉鹗诗:“寺门通曲径,霜霭湿人衣。”

  2. 《全唐诗》中的意境印证

    杜甫《秋兴八首》中“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的“萧森之气”,与霜霭的寒雾意象高度契合(中华书局点校本,卷230)。

  3. 现代文学用例

    沈从文《边城》描写湘西冬日:“山头裹着薄薄霜霭,吊脚楼的轮廓在寒气里模糊了”,体现其写景功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7页)。

四、语义辨析

需区别于相近词汇: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普及本). 商务印书馆, 2012.
  3. 彭定求 等编. 《全唐诗》. 中华书局, 1960.
  4. 沈从文. 《边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网络扩展解释

“霜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秋夜迷茫的月色
    该释义源自南朝梁诗人沈约的《八咏诗·登台望秋月》:“临玉墀之皎皎,含霜靄之濛濛。”。诗中用“霜霭”形容秋夜月色朦胧、雾气弥漫的景象。

  2. 冬天的寒冷与霜冻
    部分词典将其解释为形容冬季严寒的气候,或比喻冷漠无情的氛围。但这一用法较少见于文学作品。


二、发音与结构


三、使用场景

  1. 文学描写
    多用于诗词或散文中,描绘秋夜月色朦胧、雾气缭绕的意境,如“霜霭蒙蒙”。
  2. 引申比喻
    少数情况下可比喻清冷、孤寂的氛围,但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四、争议与补充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南朝沈约的原诗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奥庰敝盖不弃冰槃常班长岑长城南旧事持掩大王风等头电钟丁字钢饭米封缠腐髊岗舍敢于蚼蠋寒微好整以暇鸿声黄天荐引继而惊鼙基图克复恇慑六尺六行秒针摩尔母国闹鬨辟水犀迫勒扦担牵心趫腾七垢绮组扰狎乳糜晕善性少广生火沈液是以双六谁们铄石流金洮頮踏青晚车亡逝无计可施务时虾米闲行小戴礼谢家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