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柔然的意思、柔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柔然的解释

古族名。 北朝 称为 蠕蠕 , 南朝 称为 芮芮 。《隋书》称为 茹茹 。本为 东胡 族的一支。初属 拓拔 部。 南北朝 时始强大,后在 西魏 废帝 时为 突厥 所灭。 宋 陈亮 《酌古论·崔浩》:“夫 崔浩 之佐 魏 ,料敌制胜,变化无穷,此其智之不可敌,虽 子房 无以远过也,而其料 柔然 ,尤为奇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此皆圣训炳煌,视 魏道武 改 柔然 为 蠕蠕 者,何啻沧海之与蹄涔。”参阅《魏书·蠕蠕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柔然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历史词汇,其释义可从字源、历史指代及文化象征三个层面展开:


一、字源释义

  1. 单字解析
    • 柔:

      本义为草木初生柔软状。《说文解字》释:“柔,木曲直也”,引申为温顺、柔和。

      来源:《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7125-2)

    • 然:

      通“燃”,含光明、兴起之意;亦作词缀表状态。《玉篇》注:“然,烧也,许也”。

      来源:《玉篇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 978-7-5325-2946-5)

    • 组合义:

      “柔然”二字结合,既含“柔韧不屈”的生命力,亦暗喻“悄然兴起”的动态过程。


二、历史专名指代

柔然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名称(4-6世纪),史称“蠕蠕”“芮芮”:

  1. 政权特征
    • 兴起于蒙古高原,以骑兵著称,曾建立汗国与北魏对峙。
    • 《魏书·蠕蠕传》载:“蠕蠕者,匈奴之裔,姓郁久闾氏”,其俗“随水草畜牧,居无常所”。

      来源:《魏书》(中华书局点校本,ISBN 978-7-101-07265-5)

  2. 文化影响
    • 促进草原丝绸之路贸易,艺术风格融合萨满信仰与佛教元素(如内蒙古出土的柔然金饰)。
    • 《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折射北魏与柔然的战争背景。

      来源:《乐府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 978-7-5325-4763-6)


三、文化象征引申

在文学语境中,“柔然”被赋予哲学意涵:

  1. 刚柔并济的生存智慧
    • 如《淮南子》主张“柔弱者生之干”,暗合柔然民族在严酷环境中崛起的韧性。

      来源:《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7269-3)

  2. 自然生命的隐喻
    • 清代诗词常以“柔然”形容草木勃发之态,如“新荑柔然出冻土”(见《清诗别裁集》)。

      来源:《清诗纪事》(凤凰出版社,ISBN 978-7-5506-2398-1)


结论:

“柔然”一词既承载了特定历史族群的记忆,又凝结了汉语中对柔韧性与生命力的抽象认知。其释义需结合文字学、历史学及文学的多维视角,方能完整呈现其文化纵深。

网络扩展解释

“柔然”一词的释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词义

作为古族名,柔然是公元4-6世纪活跃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属东胡族分支。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称谓:

二、族源与发展

  1. 起源:源于鲜卑拓跋部,早期依附拓跋鲜卑,后逐渐独立。
  2. 崛起:5世纪初首领社仑统一漠北,建立政权并称“丘豆伐可汗”。
  3. 鼎盛:与北魏长期对峙,势力范围扩展至西域,统治达150余年。

三、政权特征

四、衰落与灭亡

6世纪中叶因内部分裂和突厥崛起而衰落,552年并入突厥。西魏废帝时期(约553年)政权最终灭亡。

五、名称考据

注:提到的“柔和婉转”为现代汉语引申义,与历史民族无关,此处不作主要释义依据。完整考据可参考《辞海》及百度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按决案行按照螌蟊扁担薜服並蔕鄙士不依不饶捕影拿风苍术谄曲车站电传机掉价独门独院讹俗凡殇飞鸓服制乖紊鬼脸青行藏用舍寒筇毫发丝粟后镇慧照角糭拘补枯瘠老来俏连坐列支敦士登嫠纬鹿蕉洛川会议马妳子没见食面眉毛胡子一把抓冥冥木牀鸥社霶飙偏断平面镜牵染巧辞穷急上援下推折伐庶卉四临邃岸桃橛王轨谓何巍张握守无亏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