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瓮中之鼈的意思、瓮中之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瓮中之鼈的解释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无法脱逃之物。《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孙富 视 十娘 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船头之上。”《说岳全传》第七六回:“这几个小南蛮,只算得个瓮中之鳖,不消费僧家大力,管教他一个个束手就缚。”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在这里,乡村包围据点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日 伪军已成了瓮中之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瓮中之鼈”是汉语成语“瓮中捉鳖”的异体写法,其规范词形应为“瓮中捉鳖”,指在瓮中捕捉甲鱼,比喻对象已在掌控之中,无法逃脱。以下为专业解析:

一、出处溯源 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元代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后经明清小说广泛传播定型。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八回亦有“瓮中捉鳖,手到擒来”的表述(来源:《水浒传》中华书局注释本)。

二、结构分析

三、词义演变 原指具体捕捉行为,后经语义泛化形成三层含义:

  1. 绝对掌控:如《汉语成语考释辞典》载“比喻想要得到的东西已在掌握之中”(商务印书馆,2005年)
  2. 无法逃脱:清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用“他在那里办贼,此刻他已是瓮中之鳖”形容困局
  3. 战术优势:现代多用于军事、商业领域,指利用环境形成压制态势。

四、经典用例

  1. 战术场景:“警方布控三日,毒贩已成瓮中之鳖”(引自《人民日报》治安报道)
  2. 商业竞争:“该企业因技术垄断,令对手如瓮中之鳖”(《经济观察报》产业分析专栏)。

(文献标注说明:本文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水浒传》权威注释本及明清小说语料库,例句源自新闻语料库)

网络扩展解释

“瓮中之鼈”(拼音:wèng zhōng zhī biē)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比喻处于困境中无法逃脱的人或事物,强调完全被控制或包围的状态。这一意象源于“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和“鼈”(鳖,行动较慢的水生动物)的组合,生动描绘了受困者难以挣脱的处境 。


2.详细解释与用法


3.注意要点


4.近义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出处或例句,可参考古典文学作品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嗜阿锡保彊报塞壁角不痴不聋簿子缠緜陈叙道车吊引东平献颂端倪可察端一夺去房宿过经过脉寒雁輷鞫殷殷轰响后溲噭噪进究锦衣玉食吉日良时酒过九兰军率局碎揆量楞头呆脑力能胪句马缨花谋长哦诵辟恶酒瓶罂鎗鎗齐梁清秀亲推驱扇人迳戎疾柔筋脆骨弱毫桑苎翁森爽朔晦松树绦绒讨替身天吏调脣弄舌托化挽送文江学海响廊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