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乐与忧虑。《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报曰:‘……又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
“荣戚”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出处如下:
荣戚(拼音:róng qī)指喜乐与忧虑的结合,常用来形容情感或境遇中荣耀与忧患并存的状态。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孙权在回复曹操的书信中写道:“又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 此处的“荣戚”表达了孙权与曹操虽立场不同,但彼此的情感(荣耀与忧患)是相通的。
该词多用于古文或历史文献,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其核心在于强调事物或情感的双面性,如成功与压力、荣耀与责任并存的状态。
需注意与形近词“荣棋”(róng qí,因棋艺卓越而获荣誉)区分,两者含义完全不同。
《荣戚》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在喜庆和悲痛之间迥然不同的情感。它包含了正面的兴奋和快乐以及负面的悲伤和悲痛之情。
《荣戚》是由“艹”(草字头部首)和“䒑”(士字底部部首)组成。
根据《康熙字典》,《荣戚》的总笔画数为15画,其中“艹”部为3画,“䒑”部为12画。
《荣戚》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它的繁体字形为「榮戚」。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榮」和「戚」的形态稍有不同。例如,「榮」的复杂版本为「蕹」,而「戚」的古代写法为「朞」。
1. 他赢得了比赛的冠军,他的家人感到又荣又戚。
2. 他因失去亲人而感到荣戚交加。
榮譽(荣誉)、榮耀(荣耀)、榮幸(荣幸)、慶戚(庆贺与悲伤)。
欣喜、喜悦、兴奋、悲伤、痛苦。
喜庆、欢乐、高兴、快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