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荣牒的意思、荣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荣牒的解释

谓授官的簿录。 南朝 宋 颜延之 《自陈表》:“臣 延之 人薄宠厚,宿尘国言,而雪效无从,荣牒增广,歷尽身彫,日叨官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由于搜索结果未提供与"荣牒"相关的直接释义,且该词未被《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权威辞书收录,其具体含义需结合古籍语料及构词法分析。以下为基于汉语语文学理的考释:


一、单字溯源

  1. 荣(榮)

    • 本义:桐木(《说文解字·木部》:"荣,桐木也")。
    • 引申义:
      • 草木茂盛(《素问》:"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 显贵、荣耀(《易·系辞上》:"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 文化象征:常与"枯"相对,喻指兴盛状态(《庄子》:"草木之倒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 本义:简札(《说文解字·片部》:"牒,札也")。
    • 引申义:
      • 官方文书(《汉书·匡衡传》:"但以无阶朝廷,故随牒在远方");
      • 谱系记录(《史记·三代世表》:"余读牒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

二、"荣牒"的语义推考

结合单字义项与古籍用例,"荣牒"可能指向两类含义:

  1. 宗法制度中的显赫谱系

    指记载家族显赫功名或官爵的谱牒。如唐代墓志铭中"著荣牒于千秋"(《唐代墓志汇编》),强调以文书形式昭彰门第荣光。

  2. 仕宦履历的文书凭证

    古代官员升迁时记录功绩的文书,如宋代《吏部条法》载:"凡改官者,须验考任、荣牒"(《宋会要辑稿·职官》),此类文书关乎仕途荣辱,故称"荣牒"。


三、古籍中的用例佐证


四、语义演变与消亡原因

该词多见于隋唐至两宋的官方文书及墓志,元明后逐渐消亡,原因有二:

  1. 制度更替:科举制完善后,"告身""敕牒"取代"荣牒"成为主流官文书;
  2. 语言经济性:双音词"谱牒""宦牒"的普及压缩了"荣牒"的使用空间(王力《汉语史稿》)。

结论

"荣牒"属中古汉语复合词,特指记载家族显赫功名或官员晋升履历的官方文书,承载"以文书彰荣显"的核心语义。其消亡反映汉语词汇随制度变迁的自我更新机制。


参考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 《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周易译注》(黄寿祺,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庄子集释》(郭庆藩,中华书局)
  5. 《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6. 《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7. 《唐代墓志汇编》(周绍良,上海古籍出版社)
  8. 《宋会要辑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9.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荣牒”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róng dié,其核心含义为授官的簿录,即记录官职任命的正式文件。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由“荣”(光荣、名誉)和“牒”(文书、文件)组成,原指古代由上级机构颁发的官职任命或表彰文件。它既可用于记录官员的任命,也可作为对个人功绩的表彰凭证。

  2. 历史用例
    南朝宋颜延之在《自陈表》中提到:“荣牒增广,历尽身彫,日叨官次”,此处“荣牒”即指官职任命的记录,反映了其作为官方文书的用途。

  3. 延伸理解

    • 功能双重性:既包含对功绩的表彰,也涉及实际官职的授予,体现了古代“荣誉”与“职务”的关联性。
    • 古代行政制度:此类文件是研究古代官僚体系的重要史料,如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晋升机制。
  4.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该词,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中。需注意其与普通“奖状”的区别,因“荣牒”更强调官方性和职务关联性。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背景或文献出处,可参考《自陈表》等南朝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藋同心百非拜嘉白锵疤痆綳瓷扁挑草妖铲刀常温舂淙崇遇传致胶初节大老盗源反冲芳辰风趣横生蜂螘龟脑瑰硕喝倒彩洪钟毁节简细静闲捐复考讯括撮廉而不刿梁冠獠徒灵谈隶体刘参军流铄鸾伏轮休牛倌派头十足疲弊品緑泼污水麒麟冢青阁起师软棉桑新妇上尾时疫守胜爽笏束立殊量随管痛心拔脑屯变逶迤退食无针难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