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授官的簿錄。 南朝 宋 顔延之 《自陳表》:“臣 延之 人薄寵厚,宿塵國言,而雪效無從,榮牒增廣,歷盡身彫,日叨官次。”
“榮牒”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róng dié,其核心含義為授官的簿錄,即記錄官職任命的正式文件。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由“榮”(光榮、名譽)和“牒”(文書、文件)組成,原指古代由上級機構頒發的官職任命或表彰文件。它既可用于記錄官員的任命,也可作為對個人功績的表彰憑證。
曆史用例
南朝宋顔延之在《自陳表》中提到:“榮牒增廣,曆盡身彫,日叨官次”,此處“榮牒”即指官職任命的記錄,反映了其作為官方文書的用途。
延伸理解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該詞,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中。需注意其與普通“獎狀”的區别,因“榮牒”更強調官方性和職務關聯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背景或文獻出處,可參考《自陳表》等南朝典籍。
《榮牒》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授予光榮的獎狀或證書。通常用來表彰個人或團體在某個領域或事件中的卓越成就,以示嘉獎和鼓勵。
《榮牒》這個詞由“艹”部和“牒”部組成。部首“艹”表示與植物有關的事物,而部首“牒”則表示文書、書信的意思。
根據拆分的部首和筆畫,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4畫。
《榮牒》一詞的來源比較明确。在古代,授予光榮的獎狀或證書稱為“牒”,而“榮牒”一詞則表示光榮的獎狀或證書。由于先秦時期開始,漢字的書寫方式發生了許多變化,繁體字的形式也産生了一些改變。在繁體字中,《榮牒》的寫法為「榮牒」。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榮牒》這個詞,它的古代寫法可以追溯到清代。當時,這個詞的寫法為「榮牒」。
1. 他因為在科學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得了一份榮牒。
2. 她在音樂比賽中表現出色,得到了一張榮牒,作為對她努力的肯定。
相關的詞語可以根據《榮牒》的意思進行組合,如榮譽、證書、獎狀、光榮、頒發等。
與《榮牒》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獎狀、證書、獎狀、榮譽證書、褒獎等。
與《榮牒》意思相對的詞語可以是不榮譽、責罰、衰退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