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t oneself go] 尽情;任意;自由
任情歌唱
(1).任意;恣意。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穀》:“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求谏》:“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诛韩本末》:“任情妄动,自取诛僇。”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经》:“只缘 刘 狂诞自高,又制行不检,任情放言,不久遂出守 镇江府 。” 郑观应 《盛世危言·交涉》:“西人舟车所至,每以语言互异,律法不同,利己损人,任情蔑理。”
(2).指尽情。 唐 刘长卿 《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诗:“任情趣逾远,移步奇屡易。”
“任情”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rèn qíng,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总结来看,“任情”既可表达情感的自由释放,也可暗含行为上的过度放纵,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褒贬色彩。
任情是指任由自己的情感驱使而行动,不受外界的制约。
任情的部首是人,总笔画数为6。
任情一词来源于《周易·系辞上》:“晉懿公任情。”
任情在繁体中的写法为「任情」。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任情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1. 他对我的指示毫不理会,完全任情行事。
2. 她不愿受到别人的干涉,总是随心所欲地任情。
放任、任性、任意。
纵情、放纵。
克制、约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