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待制的意思、楮待制的详细解释
楮待制的解释
纸的别名。《事物异名录·文具·纸》引 宋 洪林 《文房图赞》:“ 楮待制 ,名 田 ,字 为良 ,号 剡溪遗老 。”《广群6*芳6*谱·木谱八·楮》引 明 闵文振 《楮待制传》:“ 楮待制 初名 藤 ,及长为世用,更名 知白 , 会稽 剡溪 人。”
词语分解
- 楮的解释 楮 ǔ 落叶乔木,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 纸的代称:楮币。楮钱(旧俗祭祀时焚烧)。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待制的解释 .等待诏命。《后汉书·蔡邕传》:“侍中祭酒 乐松贾护 ,多引无行趣埶之徒,并待制 鸿都门 下,憙陈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官名。 唐 置。 太宗 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楮待制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楮待制”是古代对纸的雅称,其解释可综合为以下几点:
-
基本词义
“楮待制”字面意为“楮树的待制官”,实为纸的拟人化别称。其中“楮”指楮树(即构树),其树皮是造纸的重要原料;“待制”为古代官职名,此处借以赋予纸文雅的身份象征。
-
文献来源
- 宋代洪林《文房图赞》中称纸为“楮待制”,并赋予其姓名为“田”,字“为良”,号“剡溪遗老”。
- 明代闵文振《楮待制传》进一步拟人化,描述其“初名藤,及长为世用,更名知白”,籍贯会稽剡溪(今浙江绍兴一带)。
-
文化背景
古代文人常为文房用具赋予官职或雅号,如笔称“中书君”、墨称“松使者”。将纸拟作“待制”,既体现其重要性(待制为皇帝近臣顾问),也暗含纸张“待命书写”的功能特性。
补充说明
“楮”本身因造纸功能成为纸的代称,衍生出“楮先生”“楮知白”等别名。这类雅称多见于诗词、笔记,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理解。若需深入考据,建议查阅《事物异名录》《广群芳谱》等原始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楮待制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它主要指的是一种用楮树皮制作的纸张。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相关内容。
1. 意思:楮待制指的就是以楮树皮为原料制成的纸张,这种纸张质地细密而坚韧,常用于绘画和书法。
2. 拆分部首和笔画:楮待制这个词可以拆分为楮(木字旁)+ 待(彳字旁,二横),笔画总共是8画。
3. 来源:楮待制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出现在古代汉字中,意思是用楮树皮制作的纸张。
4. 繁体:楮待制的繁体字为楮待製。
5.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楮待制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一般是楮待製。
例句:
- 他的字迹清秀,仿佛是用楮待制的纸上书写的一样。
- 这幅画作用楮待制的纸张完成,呈现出了独特的质感。
组词:
- 楮纸:指的是由楮树皮制成的纸张。
- 楮树:指的是产楮树皮的树木,也称作桑树。
- 纸张:泛指各种制作方式的纸张。
近义词:
- 桐纸:用桐树皮制作的纸张,质地细腻。
- 藤纸:用藤植物纤维制作的纸张,透气性好。
反义词:
- 木板:指的是用木材制作的硬纸板,与楮待制的纸张相对。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