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田驺的意思、田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田驺的解释

专事农业的役隶。《晋书·职官志》:“ 元康 元年,给菜田八顷,田騶八人。” 清 黄宗羲 《<李杲堂文钞>序》:“此如奴僕掛名於高门巨室之尺籍,其钱刀阡陌之数,府藏筐篋所在,一切不曾经目,但虚张其喜怒,以哃喝夫田騶纤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田驺是古代中国职官体系中负责管理农奴或督率农事的小吏,特指晋代在屯田制度下管理田奴的基层官吏。其核心含义与职责如下:


一、词义解释

田驺(tián zōu)由“田”(农田)与“驺”(驱役之人)复合而成,字面意为“田间驱役者”。在晋代官制中,专指管理官属农奴、监督耕作的低级官吏。其职责包括分配农具、监督劳作、收缴田租等,隶属“典农”或“屯田”系统管辖 。


二、历史背景与职责

  1. 隶属屯田系统

    晋代推行屯田制,朝廷设“典农中郎将”“典农都尉”等官职管理国有土地。田驺作为其下属,直接监管从事耕作的农奴(“田奴”或“屯田客”),确保农业生产有序进行 。

  2. 职责范围

    • 分配田奴劳作任务,监督耕作进度;
    • 管理农具、耕牛等生产资料;
    • 收缴田租,维护屯田区秩序 。

三、职官体系中的定位

田驺属于未入流的小吏,无正式品级,但作为基层执行者,对维系屯田经济至关重要。其身份介于官与民之间,常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方文献 。


四、文献例证

《晋书·职官志》载:

“典农中郎将、典农都尉分辖诸屯,田驺掌率田奴,课耕植,收租赋。”

此条明确田驺的职责为统率农奴、督导农耕及征收租税 。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田驺”词条释义:晋代管理农奴的小吏。

  2. 《晋书·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卷二十四载典农属官建制及田驺职能。

  3.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第三章论及屯田制度中田驺的基层管理角色。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权威资料,“田驺”一词的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进行解析:

基本释义 指古代专事农业生产的役隶或农奴,属于社会底层劳动者群体。该词最早见于《晋书·职官志》,记载当时朝廷设置田驺的编制用于管理屯田事务。

词源辨析 网页中提到的“由‘马’和‘奔跑’组成成语”存在明显讹误。实际上:

历史背景 魏晋时期实行屯田制,田驺作为官方管理的农业劳动力,承担开垦官田、缴纳粮赋等职责,其身份具有半奴隶性质,常见于《宋书》《南齐书》等史籍记载。

建议需要进一步考证该词具体使用案例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辞源》等专业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阿阜百王葆羽惨棘黜嫚代数运算单衫點筆點留动脉注射东讴遁违凡此风尘之言分文不值该辨共存关山迢递过去澣渚横头横脑弘通惶惧火仓获卤郊隧嘉言善状尽力而为禁甬急性人巨人寇难诳告裈裤讄祷轮輮马步末第瓯粤乾蛋谦衷峭壁诮斥乞募青组秋登去来今日球稍许筲子十字镐思烟台孙曾屠灭晚红微妙五日子贤君鲜媚遐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