罟目的意思、罟目的详细解释
罟目的解释
网眼。《诗·小雅·鱼丽》“鱼丽于罶” 唐 孔颖达 疏:“罟目必四寸,然后始得入泽梁耳。” 明 何景明 《内篇十七》:“斧斤以时,罟目四寸。”
词语分解
- 罟的解释 罟 ǔ 鱼网:“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 指法网:“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笔画数:; 部首:罒; 笔顺编号:
- 目的解释 目 ù 眼睛: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看,视: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
网络扩展解释
“罟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1.基础词义
- 字面解释:“罟”指渔网,“目”即网眼,合称“罟目”表示渔网的网孔。
- 引申含义:常指代古代对渔网网眼尺寸的规范,例如“罟目四寸”,即要求渔网网眼不得小于四寸,以确保捕捞时放过未长成的小鱼,体现生态保护理念。
2.历史文献引证
- 《诗经》注解:《诗·小雅·鱼丽》中“鱼丽于罶”一句,唐代孔颖达疏提到“罟目必四寸,然后始得入泽梁耳”,说明古代已有明确的渔业管理标准。
- 明代文献:何景明《内篇十七》中再次强调“斧斤以时,罟目四寸”,将合理伐木与规范渔猎并列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使用场景
-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章制度或注释类文献,用于强调通过技术规范实现资源保护,与现代“休渔期”“最小网目尺寸”等概念类似。
4.现代释义
- 现代语境中“罟目”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渔业史、生态思想时仍有学术价值。可视为中国早期“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体现。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语的详细出处或相关成语,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