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安席的意思、安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安席的解释

(1).安眠。谓安然熟睡。《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伏以二方未尅为念。” 唐 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陛下昼不安坐,夜不安席。”

(2).安稳而坐。《南齐书·刘琎传》:“ 曅 与僚佐饮,自割鹅炙。 璡 曰:‘应刃落俎,膳夫之事,殿下亲执鸞刀,下官未敢安席。’”

(3).宴会入坐时敬酒的一种礼节。《西游记》第五四回:“ 三藏 下来,却也擎玉杯,与女王安席。”《红楼梦》第六三回:“我们还得轮流安席呢。”《三侠五义》第一回:“这里二位妃子吩咐摆酒,安席进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安席”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古典词汇,其核心意义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1. 宴席礼仪中的就座规范

    《汉语大词典》指出,“安席”指宴饮时安排宾客有序入座的行为,体现传统礼仪中的尊卑秩序。例如《礼记·曲礼》记载的“席不正不坐”,即强调席位安排的严谨性。此用法至今保留于方言中,如山西部分地区仍以“安席”代指宴客时的座次安排。

  2. 安稳休息的状态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收录该词引申义为“安卧休息”,常见于古代诗文。如宋代陆游《秋夜读书》中“童子熸汤具浴,先生就枕初安席”,即以“安席”描述就寝前的准备动作,暗含获得安宁休憩的意境。

该词的词源可追溯至先秦礼仪制度,汉代郑玄注《仪礼》时特别强调:“安席者,所以安体也”,揭示其兼具物理安置与心理安定的双重文化内涵。现代汉语中虽较少单独使用,但在“寝不安席”等成语中仍保留着核心语义。

网络扩展解释

“安席”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一、核心含义

  1. 安眠,安然熟睡
    指平静入睡或保持安稳的睡眠状态,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战国策》中“卧不安席”即形容心神不宁无法入睡的状态。

  2. 安稳而坐
    表示从容、得体地入座,强调举止的稳重。如《南齐书》记载“下官未敢安席”,即表达对尊者的谦恭态度。

  3. 宴会礼节
    指宴席中主人向宾客敬酒、安排座位的礼仪流程。例如客家人婚嫁时,送嫁舅负责保管礼金并参与安席环节。


二、延伸用法


三、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下,“安席”的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特定方言或传统礼仪场景中。例如北方部分地区仍保留婚宴中“安席敬酒”的习俗,主家逐桌敬酒以示礼节。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习俗案例,可查阅《战国策》《南齐书》等古籍,或参考客家文化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按举案照熬熬汲汲柏谷卑柔变幻莫测鉢袋财贸垂露纯钧打诨戴天雕篆杜弊清源汾亭扶夹抚驭干矢橛隔异瓜瓞绵绵乖谬挂枝儿还走河隍洪深鸿崖交梨火枣几棐极目鯨海迥涂掘地寻天科头圆子矿灯圐圙阔荡勒令勒抑连干两参麦饭豆羹芒芒名不徒显目耕鸟歌万岁乐鸟强砰铿偏絶酺聚肉刺三加盛君市用制儵爚唐棣田産畏惧舞象险种奊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