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安眠。谓安然熟睡。《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伏以二方未尅为念。” 唐 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陛下昼不安坐,夜不安席。”
(2).安稳而坐。《南齐书·刘琎传》:“ 曅 与僚佐饮,自割鹅炙。 璡 曰:‘应刃落俎,膳夫之事,殿下亲执鸞刀,下官未敢安席。’”
(3).宴会入坐时敬酒的一种礼节。《西游记》第五四回:“ 三藏 下来,却也擎玉杯,与女王安席。”《红楼梦》第六三回:“我们还得轮流安席呢。”《三侠五义》第一回:“这里二位妃子吩咐摆酒,安席进酒。”
“安席”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安眠,安然熟睡
指平静入睡或保持安稳的睡眠状态,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战国策》中“卧不安席”即形容心神不宁无法入睡的状态。
安稳而坐
表示从容、得体地入座,强调举止的稳重。如《南齐书》记载“下官未敢安席”,即表达对尊者的谦恭态度。
宴会礼节
指宴席中主人向宾客敬酒、安排座位的礼仪流程。例如客家人婚嫁时,送嫁舅负责保管礼金并参与安席环节。
文化习俗
在客家婚俗中,“安席”特指送嫁舅(新娘的弟弟或堂弟)护送新娘并保管礼金的仪式,体现了家族成员的重视。
文学表达
常见于成语或诗句,如“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多用于形容焦虑、忧心的状态(参考的例句)。
现代语境下,“安席”的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特定方言或传统礼仪场景中。例如北方部分地区仍保留婚宴中“安席敬酒”的习俗,主家逐桌敬酒以示礼节。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习俗案例,可查阅《战国策》《南齐书》等古籍,或参考客家文化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