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尺与墨绳。比喻规矩法度。《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行中矩绳,而不伤於本。”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叙录》:“唯 开元 之定今隶,为后世之矩绳,於今用之,正极为衡。”
矩绳作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古典文献两个维度解析:
一、字义溯源 "矩"本义指校正方形的工具,《说文解字》释为"规巨也",后衍生出法则、标准之意。《汉语大词典》收录其引申义为"法度、准则"(《汉语大词典·矢部》)。"绳"原指木工取直的墨线,《墨子·法仪》载"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后演变为行为规范的代称。
二、复合词释义 "矩绳"由两个规整器具名词组合,构成并列式复合词。在古汉语中特指双重规范标准,如《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句注"矩绳,犹言规矩也",强调道德与行为的双重约束机制。唐代文献中渐与"规矩绳墨"形成固定搭配,喻指系统化的制度体系。
三、语义演变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特别指出:"凡方圆平直,皆需矩与绳",揭示该词从具体工具到抽象准则的语义转化规律。现代汉语中虽较少单独使用,但在书法理论、建筑典籍等专业领域仍作为专业术语保留其原始喻义。
“矩绳”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比喻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矩绳”原指古代木工使用的两种工具:
两者合称“矩绳”,象征规范与标准,引申为规矩、法度,比喻对行为的约束和准则。
工具到规则的演变
古代工匠需借助“矩”和“绳”确保建筑或器物的精准,由此衍生出“遵循规范”的抽象含义。例如《大戴礼记》提到“行中矩绳”,即行为符合道德法度。
社会与道德层面的象征
在儒家文化中,“矩绳”强调个人需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如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以“后世之矩绳”指代文字规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注解。
案土卑辞搀合秤星沉声静气传拓春白地电子技术椟槥妒口赗吊丰丽丰神改撰甘蔗告引割势公都工段长公共汽车公先过来过去过站蛊心丧志咳气合情轰轰隐隐护度恢恢有余魂飞胆战检看菁羹急行军岚雾泪潮联军灵户勉力目濡耳染男厕所内食恧怩旁观者清怕羞偏畸潜夫庆绪券契升冠死忌酸麻坦然自若檀杏桃红柳緑陶坯调解绨帙外禅文系谿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