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连六鳌的意思、连六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连六鳌的解释

亦作“ 连六鰲 ”。相传 渤海 之东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动,天帝命巨鳌十五,分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见《列子·汤问》。后因以为善钓之典实。 宋 刘攽 《和罗著作渔翁》:“ 龙伯国 人连六鰲,二山漂流不能止。” 清 李调元 《金鳌岭》诗:“我闻 龙伯 人,巨钓连六鰲。”亦省作“ 连六 ”。 唐 张友正 《钓鳌赋》:“谓优游以无穷,何瞬息而连六。” 明 杨基 《钓鳌海客歌》:“重施 龙伯国 人技,一展丝纶连六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连六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典故,典出《列子·汤问》。传说渤海之东有五座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由十五只巨鳌托举。龙伯国有一巨人垂钓,一次连钓六鳌,导致岱舆、员峤二山沉入海底。后世以此形容超凡的力量或宏伟功业,并衍生出建立伟业、成就非凡等引申含义。

从汉语释义角度,该词包含三层内涵:

  1. 字面意义:指连续钓起六只巨鳌的动作,凸显力量与气魄。
  2. 典故象征:比喻建立震古烁今的功绩,常见于诗词赞颂帝王将相,如李白《大猎赋》云“连六鳌以燀赫,控三山而峥嵘”。
  3. 哲学引申:暗含对人力胜天的思考,亦警示过度逞强可能引发失衡。

该典故在《太平御览》《渊鉴类函》等类书中均有收录,现代《汉语大词典》释为“古代神话中谓力大者事”,《辞源》标注其出自《列子》。文献溯源可参考中华书局《列子集释》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连六鳌”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神话的成语,其含义与典故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典故

该成语出自《列子·汤问》。传说渤海之东有五座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因山体漂浮不定,天帝命15只巨鳌分三批轮流背负。后来龙伯国巨人用钓竿一次性钓起六只巨鳌,导致岱舆、员峤两座仙山漂流沉没。这一典故成为“连六鳌”的原始出处。

二、基本含义

  1. 超凡能力象征
    原指巨人以神力连钓六鳌的行为,后比喻非凡的才能或成就,尤其在垂钓领域象征高超技艺(如提到“连鳌跨鲸”与超凡成仙相关)。

  2. 罕见事物的夸张描述
    因巨鳌本身罕见,连钓六只更显异常,故引申为形容极其稀有或难以复现的现象。

三、使用场景与文学引用

四、注意

不同文献对“鳌”的写法或有差异(如“鳌”亦作“鼇”),但含义相同。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板位豹奴本望并坐般若汤不当家不识不知苍凉侧生唱高调超额醇学丹丘生诞膺擣虚撇抗放溜放礮放眼世界发讪附带馆职旱冰场和颂湖海士假痴假呆奸禽楗柱鞠恧狂三诈四雷岸楼梯间黾阨塞名符其实鸣鼓而攻难说话内知辟支佛钦贵凄酸人验上西天审省事産世雄熟捣水波不兴输芒疏密送眼流眉陶缶提名道姓同火同舆头癣妥绥闲窜象冕相鼠有皮獮猴舞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