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羣公的意思、羣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羣公的解释

1.指上公。2.泛指鲁以外的诸侯。3.总称诸侯和朝臣。4.泛指诸有名位者。亦用作一般的尊称。

详细解释

1.指上公。《诗·大雅·云汉》:“羣公先正,则不我助。” 孔颖达 疏:“羣公亦是雩祀所及,即《月令》注云上公是也。”

2.泛指 鲁 以外的诸侯。《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周公 称大庙, 鲁公 称世室,羣公称宫。”

3.总称诸侯和朝臣。《书·康王之诰》:“羣公既皆听命,相揖趋出。” 孔颖达 疏:“羣公,总谓朝臣与诸侯也。 郑玄 云:羣公主为诸侯与王之三公,诸臣亦在焉。” 汉 蔡邕 《陈太丘碑》:“羣公百寮,莫不咨嗟。”

4.泛指诸有名位者。亦用作一般的尊称。 晋 张协 《咏史》:“蔼蔼东都门,羣公祖二 疏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於羣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羣公”是“群公”的异体写法(“羣”为“群”的异体字),在古汉语中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复合词。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 字形结构与本义

二、 引申义与用法 “羣公”在古代文献中主要用作名词,指代:

  1. 朝廷重臣、公卿大夫的集体称谓: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指代参与国家政事的王侯、三公九卿等高官显贵。
    • 例证: 《尚书·周书·康王之诰》:“群公既皆听命,相揖,趋出。”此处指诸侯及朝中重臣。
    • 例证: 《汉书·王莽传上》:“群公奏言:‘…圣德纯茂…宜恢公国…’。”此处指朝中大臣们。
  2. 对多位有地位、名望人士的尊称: 在非正式场合或泛指时,也可用于尊称多位有身份的人士。
    • 例证: 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诸公”即“群公”之意,指众多身居高位者)。

三、 古籍例证

四、 现代汉语中的情况 “羣公”作为“群公”的异体写法,在现代汉语中已极为罕见,基本只出现在古籍引用或研究古汉语、古文献的语境中。其含义和用法已被“群臣”、“诸公”、“各位大人”等现代词汇所替代。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 - “群”字条、“公”字条释义及书证。 (可访问权威在线词典数据库如汉典 (zdic.net) 或国学大师 (guoxuedashi.com) 查询验证)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群公”词条释义及例证。
  3.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 “群”字条、“公”字条及“群公”相关书证。
  4. 《尚书》、《汉书》、《后汉书》、杜甫诗、韩愈诗等古籍原文 (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或国学导航 (guoxuemi.com) 等古籍数据库查证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羣公”(即“群公”)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四类解释:

  1. 指上公
    根据《诗经·大雅·云汉》及孔颖达的注释,“羣公”特指古代祭祀中的“上公”,即地位极高的贵族或神祇。

  2. 泛指鲁国以外的诸侯
    《公羊传·文公十三年》提到,周代分封时,鲁国以外的诸侯被称为“羣公”,以区别于鲁国的特殊地位。

  3. 总称诸侯与朝臣
    在《尚书·康王之诰》中,“羣公”指代诸侯与朝廷官员的统称。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此词涵盖诸侯、三公及其他臣僚。

  4. 对有名位者的尊称
    汉代蔡邕《陈太丘碑》等文献中,“羣公”演变为对地位显赫者的泛称,类似“诸位大人”或“各位尊长”。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诗经》《公羊传》等经典文献及历代注释,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暗行北京人餔糟餐风宿水餐风宿雨此中三昧藂藂从祖父窜掇催儹答谒丁婢鹅腿子凡氓封口该极稾税高悬贡元关山迢递锅焦憨诚寒耕暑耘黑钨矿话差黄帽皇书黄祚回背街禁巾车之恩嶜崟吉祥草巨伯举纲枯膓雷淀另行龙行虎步命终民政偏桥平封破鼻破除钱刀寝置泉宫染网三绺梳头,两截穿衣扫地以尽生分首陀衰仔属词比事耸体孙息妇通候五邦现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