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羣公的意思、羣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羣公的解释

1.指上公。2.泛指鲁以外的诸侯。3.总称诸侯和朝臣。4.泛指诸有名位者。亦用作一般的尊称。

详细解释

1.指上公。《诗·大雅·云汉》:“羣公先正,则不我助。” 孔颖达 疏:“羣公亦是雩祀所及,即《月令》注云上公是也。”

2.泛指 鲁 以外的诸侯。《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周公 称大庙, 鲁公 称世室,羣公称宫。”

3.总称诸侯和朝臣。《书·康王之诰》:“羣公既皆听命,相揖趋出。” 孔颖达 疏:“羣公,总谓朝臣与诸侯也。 郑玄 云:羣公主为诸侯与王之三公,诸臣亦在焉。” 汉 蔡邕 《陈太丘碑》:“羣公百寮,莫不咨嗟。”

4.泛指诸有名位者。亦用作一般的尊称。 晋 张协 《咏史》:“蔼蔼东都门,羣公祖二 疏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於羣公。”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羣公”(即“群公”)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四类解释:

  1. 指上公
    根据《诗经·大雅·云汉》及孔颖达的注释,“羣公”特指古代祭祀中的“上公”,即地位极高的贵族或神祇。

  2. 泛指鲁国以外的诸侯
    《公羊传·文公十三年》提到,周代分封时,鲁国以外的诸侯被称为“羣公”,以区别于鲁国的特殊地位。

  3. 总称诸侯与朝臣
    在《尚书·康王之诰》中,“羣公”指代诸侯与朝廷官员的统称。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此词涵盖诸侯、三公及其他臣僚。

  4. 对有名位者的尊称
    汉代蔡邕《陈太丘碑》等文献中,“羣公”演变为对地位显赫者的泛称,类似“诸位大人”或“各位尊长”。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诗经》《公羊传》等经典文献及历代注释,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羣公的意思

《羣公》,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众多的官员、官僚集体。

拆分部首和笔画

羣公的部首是⺇,总共12画。

来源和繁体

羣公是由「羣」和「公」两个字组成,「羣」在繁体中写作「群」。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羣公」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但其基本形态仍然保持相似。

例句

1. 在朝廷中,羣公们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

2. 这个决策将由羣公们共同商讨决定。

3. 羣公们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组词

羣众、羣众浩浩、公众、公共、公共事务

近义词

群众、公众、集体

反义词

个人、私人

别人正在浏览...

报书倍叛鄙蔽碧桃策免撑篙衬绒瓷宫辞竈存放丁害帝青东陵道豆人纸马多氏恶稔祸盈发甲访谘風靡雲蒸改悟獦獠耕垄工矿企业乖弛罕伦喊山荷荷洪福齐天回迹火旂检正燋虑军令如山倒客裳累德连疏离本徼末蝼顶金孪生子罗织构陷马介蛮悍内谋念央儿判断词霶润萍飘贫相騝騝失粘手诏鼠目拓荒托植外扬象为香缯衔悔小米面,小米面儿谐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