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竈的意思、辞竈的详细解释
辞竈的解释
旧俗称送灶神上天为“辞灶”。在腊月廿三或廿四日举行。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礼,夏祀灶,今以季冬。虽与古异,实本功令,乃云灶神於是月二十四日,上天言人功罪,设糕餳酒脯之属以送之,名曰辞灶。愚诬之甚,盖惑於晦日上天之説,遂误以祠为辞耳。”参见“ 送灶 ”。
词语分解
- 辞的解释 辞 (辭) í 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解雇:辞退。 同“词”。 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讲话;告诉:“请辞于
- 竈的解释 竈 à 见“灶”。 笔画数:; 部首:穴;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辞竈”是中国旧时民间祭祀习俗中的一个特定术语,具体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1. 基本释义
- “辞竈”(“竈”同“灶”)指腊月廿三或廿四日送灶神上天的仪式,目的是让灶神向天庭汇报人间善恶。这一习俗也被称为“送灶”或“祭灶”,是传统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时间与仪式
- 时间:通常在农历腊月廿三(北方多见)或廿四(南方多见)进行。
- 仪式内容:
- 供奉糕饧(糖瓜、麦芽糖等甜食)、酒脯(酒和肉干)等祭品,寓意用甜食“粘住”灶神嘴,使其“上天言好事”。
- 焚烧灶神画像或牌位,象征送其升天。
3. 文化意义
- 信仰背景:古人认为灶神(灶王爷)是掌管家庭善恶的家神,每年年末需返回天庭述职。通过祭祀,祈求灶神多言善行,庇佑来年平安。
- 古籍记载:清代张尔岐《蒿庵闲话》提到“辞灶”习俗,并指出其源于对“晦日上天”传说的误解与演变。
4. 字义分解
- 辞:本义为“告别”,如“辞行”“辞别”,此处指送神仪式。
- 竈(灶):指灶神,即厨房之神,象征家庭烟火与生计。
参考资料
- 更多关于“辞竈”的仪式细节及历史背景,可查看网页引用的《蒿庵闲话》及相关民俗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辞竈》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言辞晦涩难懂”。
该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辞(辛部)和竈(火部),共有12个笔画。
《辞竈》一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记载于《论语》其中一篇《为政》:“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患莫己能,求为可能也。”其中的“不患莫己知”就被解释为“不患莫己能”,即言辞晦涩难懂。
该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都是“辞竈”。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辞竈》一词的基本形状和组成部分并未改变。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的论述总是夹杂着一些《辞竈》,让人难以理解。
与《辞竈》相近的词语有:晦涩、难懂。
与《辞竈》相反的词语有:明晰、易懂。
希望这些回答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