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改悟的意思、改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改悟的解释

见“ 改寤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改悟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刻内省意味的词汇,指认识到自身的过错或不足,并由此产生悔改、觉悟的心理转变过程。其核心在于“改”与“悟”的结合,强调在觉悟的基础上付诸改正的行动。以下是详细解析:

  1. 释义与核心含义

    • 改: 指改变、改正、修正。侧重于外在行为或内在思想的纠正。
    • 悟: 指觉悟、醒悟、明白。侧重于内心对错误、道理或真相的突然领会和觉醒。
    • 改悟: 两者结合,指因觉悟(悟)到自己的错误、过失或不足,从而产生决心并付诸行动去改正(改)。它描述的是一种从蒙昧、错误状态向清醒、正确状态转化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常带有悔过自新的意味。
  2. 出处与古典用例

    •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即有使用,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自省和道德修养的传统。
    • 例如,在史书《后汉书·王允传》中记载:“(王)允见(董)卓祸毒方深,篡逆已兆,乃密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谋共诛之。……(事泄)卓大怒,收允系狱。允见收,谓左右曰:‘吾为人臣,不能遏乱,反使主上蒙尘,虽死何恨!’左右皆流涕。琬、公业亦被收。琬谓允曰:‘若死而有知,得见先人,岂非至愿!’允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唯冀主上觉悟,改悟前愆耳。’” 这里王允在临死前,希望皇帝(汉献帝)能够醒悟(觉悟),并改正(改悟)之前的过失(前愆)。 (此例证说明“改悟”可用于臣子期望君主悔改)
    • 另在《晋书·慕容廆载记》中也有体现:“廆览而善之,命主簿刘翔答焉。……翔为廆曰:‘……今将军以宗室之亲,任方伯之重,宜振威灵,以诛有罪,何得寝默,使奸宄肆行!宜改悟前失,收捕斩之。’” 这里刘翔劝谏慕容廆应该醒悟并改正之前的失误(前失)。
  3. 用法与语境

    • 对象: 通常用于描述人(自己或他人)在道德、行为、认识上的深刻转变。
    • 程度: 表示的是一种较为深刻、触及内心的觉悟和随之而来的改正决心,而非浅层的、表面的改变。
    • 情感色彩: 常带有积极、正面的评价,隐含了对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的肯定。有时也用于表达劝诫或期望。
    • 现代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改悟”的使用频率不如“悔改”、“觉悟”、“醒悟”等词高,但在书面语、文学作品中或强调深刻转变时仍会出现,具有古典韵味。
  4. 近义词辨析

    • 悔改: 更侧重于承认错误并决心改正,强调“悔”的情感成分。
    • 觉悟: 更侧重于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觉醒,可能不必然立即伴随具体改正行为。
    • 醒悟: 强调突然明白过来,认识到了错误或真相,与“觉悟”意思接近。
    • 改过: 直接强调改正过错的行为本身。
    • 改悟: 则融合了“觉悟”(内心觉醒)和“改过”(行为改正)两层含义,强调由悟到改的完整转变过程。

“改悟”是一个蕴含深刻自省和积极转变意味的汉语词汇,意指因内心觉悟到错误而决心并付诸行动去改正。它源于古代典籍,体现了传统文化对道德修养和内省改过的重视。其核心在于“悟”是“改”的前提和动力,“改”是“悟”的必然结果和外在表现。 (释义与核心含义总结)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改悟”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gǎi wù,其核心含义是“改正错误并醒悟过来”,强调个体在意识到自身错误后主动进行反思和修正的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用例

  1. 《汉书·五行志》:记载“遂不改寤,四年而死”,批评统治者未能及时醒悟改过,最终导致灾祸。
  2. 《明史·冯琦传》:提到“幡然改悟,坐弭祸乱”,形容君主若能及时悔改,可化解危机。

三、相关扩展

四、文化意义

该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省”和“改过”的重视,常与“前非”(过去的错误)搭配使用,如“前非を改悟する”(日语借用的表达),反映其伦理价值观的跨文化影响。

别人正在浏览...

埃氛爱护白社拨畦不兴恻容朝圣朾螘传为美谈吹肚鱼单纯词躭勤跌跌冲冲放虎自衞方剂方略策奋効福慧甘香耕烟钩竿怪气海塞汉宫话意鹄俟见底剪纸嘉议大夫金神急人所急救菑橛株驹浚川考卜款昵懒龙领线邻近鲁颂靡所底止奇货可居清账砂锅砸蒜十二道金牌石柱仕子水宫説来道去丝绒同録微文深诋尉悦无字句香盐相娱显色闲杂儿谢犒习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