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免的意思、策免的详细解释
策免的解释
帝王以策书免官。《汉书·孔光传》:“后数月遂策免 光 。”《后汉书·徐防传》:“凡三公以灾异策免,始自 防 也。”《旧唐书·张行成传》:“策免之科,义乖罪己。”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公卿列侯,卒于位者,皆以印綬赐葬,致仕策免者,始上印綬。”《花月痕》第四六回:“臣闻古三公有因水旱策免,有不待策免而自行引退者。”
词语分解
- 策的解释 策 è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鞭打:策马。鞭策。 激励,促进:策动。策勉。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策。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策论。策问
- 免的解释 免 ǎ 去掉,除掉:免除。免税。免费。免官。免检。罢免。豁免。 不被某种事物所涉及:避免。免疫。免不了。在所难免。 不可,不要:闲人免进。 古同“勉”,勉励。 古同“娩”,分娩。 任 笔画数:; 部
网络扩展解释
“策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含义:指帝王通过颁布策书的形式免除官员职务。
- 拼音:cè miǎn(“策”为去声,“免”为上声)。
字义拆解
- 策:指“策书”,即古代帝王用于任命、封赏或罢免的官方文书。
- 免:意为免除官职或责任,常见于古代官员任免制度中。
历史背景与用法
- 起源:最早见于《汉书·孔光传》,记载汉成帝以策书罢免孔光的官职。
- 关联制度:汉代以后,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若因天灾异象被问责,常以策免形式解除职务,如《后汉书·徐防传》提及“因灾异策免”。
- 文书形式:策书需加盖玺印,具有正式法律效力,区别于口头罢免。
例句参考
- 《旧唐书·张行成传》:“策免之科,义乖罪己。”
-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致仕策免者,始上印绶。”
- 现代造句(仿古语境):“若官员失职,当依古制策免之。”
补充说明
- 现代差异:现代行政体系中的免职多通过文件通知,与“策免”的仪式性和文书形式不同。
- 关联词:策封(帝王用策书封赏)、策问(科举考试文体)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官制或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汉书》《后唐书》等史书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策免(cè miǎn)这个词的意思是解聘、辞退员工。它由“策”和“免”两个字组成。
其中,“策”是由“竹”部首和“朿”部组成的。它表示竹子的一种形态。笔画数为12画。
而“免”是由“儿”旁和“刀”部组成的。它表示不再使用刀具的意思。笔画数为8画。
这个词来源于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即“策免”。
下面是一个例句:“由于工作表现不佳,他被公司策免了。”
组词方面,与“策免”相关的词有:“辞退”、“解雇”、“开除”等。
近义词包括:“解聘”、“解雇”、“辞退”等。
而“录用”、“聘请”等则是反义词。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要求!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