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德。《荀子·宥坐》:“今夫子累德、积义、怀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隐也?”《史记·周本纪》:“ 崇侯虎 譖 西伯 於 殷紂 曰:‘ 西伯 积善累德,诸侯皆嚮之,将不利於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虞舜 歌《南风》之诗, 周公 作《鴟鴞》之咏, 吉甫史克 《雅》《颂》之美者,未闻皆在幼年累德也。” 清 钱谦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之二:“南郊传累德,哀策属何人。”
对德行有损。《庄子·庚桑楚》:“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借人典籍……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二十失十八蔽三十六善》:“此三十六善者,予不敢谓全有,亦不敢谓全无。有之固非难事,无之实为累德。”
“累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积德
指通过长期行善积累功德,提升个人品德。例如:
损德
指因行为不当而损害德行。例如:
“累德”需结合语境理解,既可指积极积累善行,也可指消极损害品德。其双重含义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辩证性。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庄子》等古籍原文。
累德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表示人们通过不断努力、奋斗而获得成就或光荣的行为。它包含了累(lèi)和德(dé)两个字,具有积累努力并秉德的意义。
累德的部首是纟(糸)和彳(辵),分别代表了丝带和行进。它的总笔画数为12,其中累的笔画数为10,德的笔画数为7。
累德一词最早来源于古代汉字,形状相对简单。在繁体字中,累德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的写法中,累德的字形可能会有一些变化。然而,无论怎样变化,在意义上都能保持一致。
以下是一些使用累德的例句:
1. 他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累德,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2. 别人的成功是累德的结果,而不是仅仅凭借运气。
组词:
- 累功(努力工作的成果)
- 德行(品德的表现)
近义词:
- 功绩(辛勤努力所取得的成就)
- 操守(道德行为的表现)
反义词:
- 懒惰(缺乏努力和奋斗的状态)
- 不德(没有良好品德的表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