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録的意思、曲録的详细解释
曲録的解释
亦作“曲彔”。弯曲貌;屈曲貌。 后蜀 欧阳炯 《贯休应梦罗汉画歌》:“曲録腰身长欲动,看经子弟拟闻声。”《续传灯录·慧和禅师》:“拈起拄杖曰:‘孤根自有擎天势,不比寻常曲录枝。’” 清 张玉珍 《祝英台近·病起》词:“曲录阑干,不语苦凭徧,倩携緑綺轻弹。”
词语分解
- 曲的解释 曲 (⑥麯) ū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曲笔(a.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b.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
- 録的解释 録 ù 见“录”。 笔画数:; 部首:釒;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曲録是汉语中的复合词,需从构词和义项两个层面解析:
一、单字本义溯源
-
曲
- 本义为弯曲,《说文解字》释为“象器曲受物之形”,引申为局部、隐微之处(《说文解字注》)。
- 在“曲録”中强调非全面性,如《礼记·中庸》“其次致曲”注:“曲,犹小小之事也”。
-
録
- 本义为抄写记载,《说文解字》称“録,金色也”,后假借为记录(《康熙字典》)。
- 如《文心雕龙·史传》“録”指有选择的书写行为。
二、复合词“曲録”的义项
义项1:僧人的曲形坐床(名词)
- 释义:特指禅寺中供僧人坐禅的弧形靠背椅,形制弯曲,又称“曲彔”“曲录床”。
- 典籍依据:
- 《释氏要览·卷三》载:“禅椅制曲録,盖祖僧跏趺禅定也。”
- 《景德传灯录》卷八:“师坐曲録床,示众云:‘汝等诸人,尽是噇酒糟汉。’”
- 文化关联:宋代寺院家具的典型形制,体现禅宗修行文化(《中国佛教器物志》)。
义项2:局部或非正式的记录(动词/名词)
- 释义:指不完整、非官方的文字记载,或侧重细节的片段性记述。
- 文献例证:
- 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客问中》:“曲録小言,或存稗野。”
- 清代方志《(乾隆)绍兴府志·凡例》:“旧志曲録异闻,今悉芟薙。”
- 语义演变:明清文献中多含“非正统记录”的贬义色彩。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边界
- 僧具义:仅存于佛教文献及古家具研究领域,如《禅宗词典》仍收此条。
- 记录义:现代汉语中基本被“片段记录”“杂录”等替代,属罕用书面语。
- 常见误用辨析:易与“曲录”(乐曲目录)混淆,需依语境区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参考资料:
- 汉语溯源:《说文解字》《康熙字典》
- 佛教文化:《释氏要览》(宋·道诚)、《景德传灯录》(宋·道原)
- 历史语义:《文史通义》(清·章学诚)、《(乾隆)绍兴府志》
- 现代规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曲録”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分析,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指代一种传统家具
“曲録”是古代椅子的一种,常见于禅宗公案中,原为胡椅的俗称。其特点为:
- 形状弯曲,有四脚(两脚交叉);
- 带有椅背;
- 因木材雕刻屈曲而得名。
-
形容弯曲、屈曲的样貌
后引申为形容词,描述事物弯曲的状态,如“曲録腰身”比喻身形屈曲。
二、具体引证
- 文学引用
后蜀欧阳炯《贯休应梦罗汉画歌》中“曲録腰身长欲动”,以弯曲的椅背暗喻罗汉姿态的灵动。
- 禅宗语境
《续传灯录·慧和禅师》提到“不比寻常曲录枝”,用椅子的形态象征禅理中的自然与独特。
三、其他关联信息
- 异体写法
也作“曲彔”“曲录”,三者通用。
- 现代应用
该词现已罕用,多见于古籍或传统文化研究领域。
四、注意歧义
部分资料(如)提及“曲录”作为成语指“歪曲记录”,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另一词混淆,建议以权威释义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卬然奥说谤説傍午本师鄙矮碧兰碧竪拨剌吃粮不管事筹边词品冻醪二朝廷放炮飞米转刍飞鸟分意耕斸公敌果酱国际贸易黑雨鸿断鱼沉花靥虎眼讲亲泾渭分明究细儿考镜匡定枯骨之馀嘞嘞亮儿栗阶灵字流水胪声破米糟糠邛遇三蛇羹舌敝唇焦十日并出霜鵽水醮顺遵兕中随堤苔絮挺逸土父望尘微忱五浊恶世下寮纤瘦险特先意枭蛇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