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凡,如龙虎之姿。 柳弃疾 《寄少华甬上即效其体》诗之二:“虎步龙行属 寄奴 ,一时 瑜亮 有 黄鬚 。”
“虎步龙行”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形容人的仪态庄重威严或英武不凡。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该词:
核心含义
原指帝王的仪态如龙虎般威严庄重,后也用于形容将军或杰出人物的英武姿态。
意象解读
“龙”象征尊贵与力量,“虎”代表勇猛与气势,两者结合凸显行走时步伐稳健、气场强大的特质。
历史渊源
最早出自《宋书·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注:原句为“龙行虎步”,后演变为“虎步龙行”,两者含义相通。)
文学应用示例
清代吴趼人《痛史》第十回:“只见那人生得面如冠玉,唇若涂朱,眉清目秀,虎步龙行。”
语法功能
多作谓语或状语,如“将军虎步龙行,巡视军营”。
近义词与反义词
该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帝王将相”理想形象的刻画,既强调外在的威严仪态,也暗含内在的魄力与领导力。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历史文献引用,可参考《宋书》《痛史》等原始典籍,或通过汉典、搜狗百科等工具查阅。
《虎步龙行》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行动或气势非常强大且具有威严的样子。它通常用来形容英勇、高傲、气势磅礴的人或物。
《虎步龙行》的两个字分别是“虎”和“行”。
“虎”字的部首是“虍”,它一共有五笔。
“行”字的部首是“行”,它一共有六笔。
《虎步龙行》源自于《汉书·苏武传》中的苏武自述:“王命苏武厚幣,虎步龙行。”该成语既有赞美苏武坚忍不屈的意思,也常用来形容人的英勇威严。
在繁体字中,虎步龙行的“虎”字为「虎」,行的“行”字为「行」。
古汉字写法中,虎步龙行的“虎”字与现代汉字基本一致。
而“行”字在古代的写法是像「彳」加上「亍」的结构,表示“行走”的意思。
1. 他以虎步龙行的姿态走进会议室,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撼。
2. 这部电影展现了主人公虎步龙行的战斗精神和决心。
勇往直前、奋勇前进、威勇凛凛
威风凛凛、盛气凌人、气势磅礴
畏首畏尾、小心翼翼、胆小如鼠
避君三舍冰囊菜羹策使嗔目池鱼幕燕畜德恶轮飞誉奉命惟谨风油精赋才浮收勒折规饬鬼帅洪赫花钗尖子生椒墙箕巢集管井冈山静化镌改桊枢开班昆孙良晤灵飈橹罟子论黄数黑禄胙慢声慢语冒认苗扈拏云攫石髼頭纰离平地铺子浅短期待忍管生心身名两泰婶婶蛇蚓讼鹿燧铜镜夙尚讨击踏球戏同音词挖空心思万头攒动韡韡文莱文系雾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