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失误;错误。 汉 王充 《论衡·顺鼓》:“盗贼亦政所致,比求闕失,犹先发告。” 宋 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故当此之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闕失。”《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钦显皇后》:“旋用御史 徐启文 奏,令中外臣工於时事闕失,直言无隐。”
(2).忽略不知。 明 李东阳 《与李士常书》:“平生每自怪习惰成癖,其於世事多所闕失,若此则非惰之罪也。”
(3).缺漏遗失。 清 陈鳣 《对策》卷三:“又有‘ 刘昭 注补’,今考列代之史,皆有闕失,而以他人之书补入者。”
阙失(quē shī)是汉语中的一个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具有明确的语义内涵。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解析:
指事物本应完备却有所欠缺,或行为中因疏忽造成的遗漏。
例证:
《汉书·艺文志》载:“周室既微,载籍残缺……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此处的“残缺”与“阙失”义近,均指文献因战乱导致的散佚不全。
指制度、言行中的缺陷或错误。
例证:
宋代朱熹《答吕伯恭书》云:“若其阙失,亦愿垂谕。”
此处指希望对方指出自身不足,体现“阙失”作为“待修正之错漏”的用法。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依据权威纸质辞书版本,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阙失”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uē shī,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综合了权威典籍和现代用法的解释:
失误或错误
指因疏忽或决策不当造成的过失。例如《清史稿》提到“令中外臣工于时事阙失,直言无隐”,强调对政务疏漏的指正。
忽略不知
表示因不了解或未关注而产生盲点。如明代李东阳在书信中自省:“平生每自怪习惰成癖,其于世事多所阙失”。
缺漏遗失
强调因遗漏或保存不善导致缺失。清代陈鳣在《对策》中提到史书“皆有阙失”,即指史料缺漏。
通过权威典籍和语境分析,“阙失”既包含具体错误,也涉及抽象层面的缺失,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侧重含义。
饱以老拳悲戚采缯茶炊崇兰俦辈垂怜瘩背怠惰大节单衾髧鬖地面辐射反羽官媒裹掖固阴冱寒海右黄梨环瀛教育学疾鬭旌阳宅金酒金缕机丝集萤吉语雷奔云谲柳季庐室率易冥思苦想内火俳赋仆臣晴霭仁董日铸柔闲乳抱乳腐沙禽市算豕突时用唐突逃暑饮騊駼铁絙王屋微谏文布文狐五窦联珠无个宪裁相吏响震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