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arful;sudden fear] 惶恐而心中害怕
歹人见了官府,个个惶悚之至
惶恐。 南朝 宋 鲍照 《谢假启》之二:“执啟涕结,伏追惶悚。” 宋 苏轼 《与子安兄书》之五:“往蒙示先伯父事迹,但有感涕,专在卑怀。重承诲諭,惶悚之至。”《明史·忠义传七·许琰》:“ 琰 率诸生责以大义,御史惶悚谢罪去。”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 杨嗣昌 跪在地上,感激流泪说:‘微臣每一念及,惶悚万分。’”
“惶悚”是一个形容人既惊慌又恐惧的汉语词汇,常用于表达因突发事件或压力而产生的强烈不安情绪。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2. 出处与历史文献
3. 文学作品中的使用
4. 近义词与用法
5. 扩展对比
《惶悚》一词形容人在极度恐惧、忧虑或惊讶时的状态。它带有一种心灵深处的不安和颤抖的感觉。
《惶悚》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分别是「心」和「广」。它的总笔画数为20画。
《惶悚》这个词最早见于明代杨时所写的《南村辍耕录》。在这本书中,他用这个词来形容人在遭遇噩梦或恶劣环境时的极度恐惧。
《惶悚》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惶悚」,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古代汉字中,「惶悚」这个词的写法并不完全一样。它的旧字体是「惶」的左边有「忄」,代表着内心的不安,「悚」的旧字体是「䕌」,表示恐惧。
1. 看到那令人惶悚的画面,他不禁打了个冷战。
2. 遭遇那场可怕的事故后,她整个人都处于惶悚的状态。
1. 惊惶悲恸
2. 恐惧惶恐
3. 惊恐惶遽
1. 恐惧
2. 忧虑
3. 惊慌
安抚
镇静
坦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