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月流火的意思、七月流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月流火的解释

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月流火”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其本义与现代常见误解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结合权威文献进行详细解释:

一、原始出处与天文含义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指夏历(农历)七月,对应公历八月左右;“火”特指心宿二(天蝎座α星),古称“大火星”,是古代天文观测的重要标志。所谓“流火”,描述的是夏末秋初时,大火星逐渐向西偏移坠落的天象变化,标志着暑热消退、秋季将至。《毛诗正义》释为:“大火星西流,是暑退将寒之候。”

二、权威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明确解释:

“流火”:指大火星(心宿二)向西移动。古代以此作为夏去秋来的标志。

例证引《诗经》“七月流火”,并强调其象征季节更替的物候意义。

三、古今词义演变与常见误用

需特别注意:该词本义与“天气炎热”无关。由于现代人对天文现象的陌生,“七月流火”常被误用于形容公历七月酷暑(如“盛夏流火”),实为典型讹用。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此‘火’非指火焰,乃星宿名;‘流’为移动而非流淌,不可望文生义。”

四、科学依据与文化内涵

据《中国天文年历》推算,心宿二在黄经位置的西移,对应着北半球气温逐渐下降的自然规律。这一现象被周代先民纳入农事历法,成为指导纺织、储粮等生产活动的时序标志,体现了中国古代“观象授时”的智慧。《夏小正》《月令》等文献均延续了这一物候记录传统。

“七月流火”原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移的特定天象,喻示夏末秋凉将至。使用时需严格区分其本义与当代误用的“炎热”义,避免混淆古典文化的科学内涵。


参考文献来源:

  1. 《诗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3.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4. 《中国天文年历》(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七月流火”是一个常被误解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古代天文历法来理解:

一、原意解析

  1. 天文现象
    指农历七月(夏历)黄昏时,大火星(心宿二,天蝎座α星)逐渐西沉的现象,标志着暑热消退、天气转凉。其中“火”特指星宿,非指火焰或炎热。

  2. 时间对应
    “七月”对应夏历(农历)七月,相当于公历8月下旬至9月,与公历7月无关。

二、出处与演变

三、正确用法建议

该成语承载古代天文智慧,正确理解需结合农历和星象。避免与公历7月混淆,方能准确传达其“寒来暑往”的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龅齿宝山鞭扑裨师碧漪不辟子卯布告惭恻参场厕筹蝉腹龟肠厂休冲人淳白词意村酒戴季陶督护歌顿刻敦重罐子玉孤鲠还面怀疴宦意角匕锦轴卷白波孔雀屏窾言拉逻论柄麦蛾毛施脑根腻滞滞袍笏登场楩枏嚬顣屏翊齐打伙儿权势渠展人权软心肠塞马麝兰升资守夜踏游土壤地带性忘言危行五典三坟武教五马六猴箱筥项缩咸阳宫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