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月半的意思、七月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月半的解释

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旧俗于此日设祭超度亡故亲人,称盂兰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於汝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月半是汉语中对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传统称谓,又称“中元节”“鬼节”或“盂兰盆节”。该名称源于古代历法与民间信仰的结合,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1. 时间指向

    从字面理解,“七月”指农历七月,“半”即月中,合称指代七月十五日。这一日期在汉代《太初历》中已有记载,属于中国传统节令体系的重要节点。

  2. 文化内涵

    七月半被视作“祭祖祀鬼”的核心日。《中国民俗辞典》记载,古人认为此日地府开放,亡灵归家,民间需焚纸钱、设供品以慰先人,体现了“慎终追远”的伦理观。

  3. 宗教融合

    佛教称该日为“盂兰盆节”,源自《佛说盂兰盆经》中目连救母的故事;道教则定为“中元地官赦罪日”,两者信仰仪式在唐宋后逐渐与民间习俗融合。

  4. 地域习俗

    据清代《燕京岁时记》载,北方地区有放河灯、祭孤魂的习俗,而南方如福建、台湾等地保留“普渡”仪式,通过宴请无主亡灵祈求平安。

  5. 文献佐证

    宋代《东京梦华录》详细描述了七月半都城开封的盛况,包括寺庙设道场、市井售冥器等活动,印证其历史延续性。

网络扩展解释

“七月半”是中国传统节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相关信息:

  1. 基本定义与别称

    • 指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为七月十四),又称中元节、鬼节,佛教称盂兰盆节。
    • 名称差异源于文化融合:道教称“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佛教则与“盂兰盆会”超度亡魂的仪式相关。
  2. 历史渊源

    • 最早可追溯至北齐时期,《颜氏家训》记载七月半设盂兰盆祭祀的习俗。
    • 上古时代已有祖先崇拜与秋祭传统,后逐渐与佛道文化结合形成固定节俗。
  3. 主要习俗

    • 祭祀活动:焚香烧纸、供奉新稻米,表达对祖先的追思。
    • 民俗仪式:放河灯引导亡魂、祭祀土地神、夜间避免外出等。
    • 佛教仪式:寺庙举行盂兰盆法会,超度亡灵。
  4. 文化意义

    • 敬祖尽孝:通过祭祀传承孝道,维系家族纽带。
    • 祈福消灾:部分习俗蕴含驱除病灾、祈求平安的愿望。
    • 自然感恩:初秋丰收时以新粮祭祖,体现对自然的敬畏。
  5. 注意事项

    • 传统禁忌包括避免夜间晾衣、游泳等,以防“阴气侵扰”。
    • 现代多倡导文明祭祀,如以鲜花代替烧纸,减少环境污染。

七月半是融合祖先崇拜、佛教慈悲与道教信仰的复合型节日,核心精神在于“慎终追远”,兼具文化传承与人文关怀。

别人正在浏览...

昄章奔骛播刑鉢吒扯巴春藻出田凑泊啐醴荡潏大字的对二分点访看发症酆城气覆窠谈概赅高履公使团官叙过正故纸堆花栲栳儿黄须儿诲色秽行课单坑洼良贾连真淩虐履和緑线迈仁芒寒色正明坦秘术朴略撇呆打堕瞥捩樵汲奇能雀角沙霾杓云使民四铢钱岁君踏科儿跳板提现桐膏通黠推搡晩来舞弊营私污泥浊水险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