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戒律的意思、戒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戒律的解释

[religious discipline] 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

详细解释

(1).宗教禁止教徒某些不当行为的法规。如佛教有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类。道教亦有五戒、十戒、一百八十戒等类。《百喻经·蛇头尾共争在前喻》:“如是年少,不闲戒律,多有所犯,因即相牵入於地狱。”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恨深负米,荣暨击鐘,爰持戒律,思答慈容。”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戒律》:“ 汉灵帝 建寧 三年, 安世高 首出《义决律》二卷,次有比丘诸禁律。 魏 世 天竺 三藏 曇摩迦罗 到 许州 ,至 洛 ,慨 魏 境僧无律范,遂於 嘉平 中,与 曇諦 译《四分羯磨》《僧祇戒心图》,此盖中国戒律之始也。” 老舍 《牺牲》:“他必是一种什么宗教性的戒律,使他简单而又深密。”

(2).泛指其他成文或不成文的戒条。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尝制圣门戒律八条,自警警世。” 柯岩 《从一个孩子看中国》四:“清规戒律,密如罗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戒律是汉语中具有宗教与伦理双重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特定群体为规范成员行为而制定的强制性准则。以下从词义演变、应用领域及权威典籍三方面阐释:

  1. 词源解析

    “戒”本义为防备、警惕,《说文解字》释为“警也”,后衍生出禁止之意;“律”原指音律标准,引申为行为法度。二者合称始于汉代佛经翻译,特指宗教修行者须遵守的仪轨。

  2. 宗教实践中的戒律体系

  1. 现代语义扩展

    当代语境中,“戒律”延伸至职业道德领域,如《新闻工作者戒律》强调真实客观原则,医学界《希波克拉底誓言》亦属专业戒律范畴。此用法收录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注:为符合原则,本文参考《汉语大词典》《佛学大辞典》《道教仪轨》等权威典籍释义,相关链接因平台限制未予展示。)

网络扩展解释

戒律是宗教及修行体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准则,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戒律(梵语“尸罗”)指宗教徒必须遵守的成文或不成文生活准则,核心功能是防非止恶。佛教中常以“五戒”“十戒”等具体条目体现,道教亦有类似规范。

二、核心内涵

  1. 行为规范
    设定“该做”与“不该做”的底线,如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等),本质类似社会法律,旨在减少对他人与自身的伤害。

  2. 心理调伏
    济群法师指出,戒律不仅是行为约束,更是通过止息不良心理相续来扭转生命发展方向,形成与解脱相应的生活方式。

三、宗教意义

四、深层目的

戒律被喻为“生命健康发展的交通规则”,通过规范心念→习惯→性格的因果链,最终提升生命品质,导向解脱。

五、与社会规范的区别

虽类似法律,但更强调内在自律性。例如“戒”侧重精神约束,“律”侧重行为规则,二者共同构成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参考资料

综合自搜狗百科、网易佛教专栏、济群法师论述及律宗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波罗计划白醪百务摆样八阵法背饥荒毕扈布袋朝参暮礼持节齿少心锐驐鸡富春山居图榦佐高疎钩箴故义骨重神寒嚎啸合宅齁声黄润还元大品或者湔拔集纳巨大决配困恼老实话两浙灵幻灵谿力透纸背马挝绵区麋烂疟鬼牛喘牛耳泡立水迁坐气泵蛩蟁毡臞仙少师麝囊申勒顺褶睢盱擡轿子太宗贪奢天寿威凤祥麟详和鲜明下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