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戒律的意思、戒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戒律的解释

[religious discipline] 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

详细解释

(1).宗教禁止教徒某些不当行为的法规。如佛教有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类。道教亦有五戒、十戒、一百八十戒等类。《百喻经·蛇头尾共争在前喻》:“如是年少,不闲戒律,多有所犯,因即相牵入於地狱。”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恨深负米,荣暨击鐘,爰持戒律,思答慈容。”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戒律》:“ 汉灵帝 建寧 三年, 安世高 首出《义决律》二卷,次有比丘诸禁律。 魏 世 天竺 三藏 曇摩迦罗 到 许州 ,至 洛 ,慨 魏 境僧无律范,遂於 嘉平 中,与 曇諦 译《四分羯磨》《僧祇戒心图》,此盖中国戒律之始也。” 老舍 《牺牲》:“他必是一种什么宗教性的戒律,使他简单而又深密。”

(2).泛指其他成文或不成文的戒条。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尝制圣门戒律八条,自警警世。” 柯岩 《从一个孩子看中国》四:“清规戒律,密如罗网。”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戒律是宗教及修行体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准则,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戒律(梵语“尸罗”)指宗教徒必须遵守的成文或不成文生活准则,核心功能是防非止恶。佛教中常以“五戒”“十戒”等具体条目体现,道教亦有类似规范。

二、核心内涵

  1. 行为规范
    设定“该做”与“不该做”的底线,如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等),本质类似社会法律,旨在减少对他人与自身的伤害。

  2. 心理调伏
    济群法师指出,戒律不仅是行为约束,更是通过止息不良心理相续来扭转生命发展方向,形成与解脱相应的生活方式。

三、宗教意义

四、深层目的

戒律被喻为“生命健康发展的交通规则”,通过规范心念→习惯→性格的因果链,最终提升生命品质,导向解脱。

五、与社会规范的区别

虽类似法律,但更强调内在自律性。例如“戒”侧重精神约束,“律”侧重行为规则,二者共同构成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参考资料

综合自搜狗百科、网易佛教专栏、济群法师论述及律宗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戒律的意思

戒律(jiè lǜ)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指为了约束行为和规范生活而制定的法规规定。它一般用于宗教、道德、法律等方面,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准则。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戒律由“戈”(gē)部首和“寸”(cùn)部分构成,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戒律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汉语中,来源于佛教的戒律制度。在繁体中,戒律的写法为「戒律」。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戒律的写法有时会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可以写作「戒律」或者是「戒法」,但是后来逐渐统一为「戒律」一词。

例句

1. *********要遵守戒律,不妄杀生。

2. 这个国家有严格的法律戒律,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维护。

组词

1. 戒名(jiè míng):*********出家时所取的名字。

2. 戒烟(jiè yān):戒掉吸烟的习惯。

3. 戒指(jiè zhǐ):用于订婚或结婚的指环。

近义词

1. 原则(yuán zé):行动或思考的基本准则。

2. 规矩(guī ju):为了行为规范而遵循的准则。

3. 法规(fǎ guī):由政府制定的法律规定。

反义词

放任(fàng rèn):指不加限制或不加约束。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