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绝的意思、痴绝的详细解释
痴绝的解释
《晋书·顾恺之传》:“ 愷之 在 桓温 府,常云:‘ 愷之 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 愷之 有三絶:才絶,画絶,痴絶。”后以“痴絶”为藏拙或不合流俗之典。 宋 苏轼 《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之一:“才疎正类 孔文举 ,痴絶还同 顾长康 。”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 盘龙 痴絶求鹅炙。这先生、黄齏瓮熟,味珍无价。”
词语分解
- 痴的解释 痴 ī 傻,无知:痴人说梦。痴钝。痴愚。白痴。 精神失常,疯癫:发痴。痴癫。 入迷,极度迷恋:痴心。痴情。 谦辞,白白地:痴长(僴 )(说自己白白地比对方大若干岁)。 笔画数:; 部首:疒; 笔顺编
- 绝的解释 绝 (絶) é 断:绝种。绝缘。绝嗣。绝情。绝迹。断绝。杜绝。灭绝。空前绝后。 尽,穷尽:绝命。绝望。绝境。绝棋。气绝。 极,极端的:绝妙。绝密。绝壁。绝无仅有。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绝色
网络扩展解释
“痴绝”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和多重引申义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一、历史典故来源
源自《晋书·顾恺之传》,顾恺之(东晋画家)被评价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此处的“痴绝”指他性格中“痴黠各半”的特点,表面看似愚钝,实则以藏拙方式避免卷入世俗纷争,体现不合流俗的处世态度。
二、基本含义
- 藏拙避世
指故意显露愚钝之态以掩藏才华,或通过不合常规的行为表达对世俗的不妥协,如苏轼在诗中用“痴绝还同顾长康”自喻清高。
- 情感极致状态
现代引申为因痴迷某事(如爱情、理想)而陷入极度痛苦或绝望,例如形容晏几道从贵公子沦落为落魄词人时,用“痴绝”概括其执着于理想、不随波逐流的一生。
三、文学与人物应用
- 顾恺之:以“痴绝”作为自我保护的外衣,躲避政治风险。
- 晏几道:北宋词人,经历人生巨变后仍坚守纯真性情,被后世称为“古之伤心人”,其词作与人生轨迹均体现“痴绝”特质。
- 苏轼、刘克庄:在诗词中化用该词,表达对不合流俗品格的赞赏。
四、现代语义辨析
需注意语境差异:
- 古典语境多强调“藏拙”或“超脱世俗”的智慧;
- 现代口语中可能偏向“痴迷到极端”的消极含义(如、7的引申解释),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撑。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判断词义,优先参考历史典故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二
痴绝,这个词意指极端痴迷或者沉迷到绝望的程度,亦可形容某人因为某个人或者事情而陷入绝望、迷失或者无法自拔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方面,痴字的部首是疔 (dīng),绝字的部首是绞 (jiǎo)。痴字总共有12画,绝字总共有11画。
痴绝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来源是元代剧作家郑光祖的作品《牡丹亭》中的一句描述:痴儿女,判绝交。此句意指两个痴儿女因为某种原因被判定彼此之间的交往被违禁。这个词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逐渐被引用,同时也通过流传变成了俗语。
痴绝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针对痴字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绝字在古代有一种写法,即使用亦喻的讹写,会将绞字的右边的线条改为「㕥」。这种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因为失去了心爱的人而陷入了痴绝的情绪之中。
组词方面,可以组成痴绝情、痴绝症等相关词汇。
近义词可以是痴迷、沉溺、迷恋等词语。
反义词可以是理智、冷静、清醒等词语。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宝刀未老暴犯饱煖骖鸾炽焰冲冠眦裂椿槿大败亏轮彫损地寒顶上巢讹幻鹗书娥娙凡草凤穴凤舆甘棠遗爱高鬟根蟠节错横下心花里胡绍结衔鯨蠟绝缘体絶作朗曜灵栖溜平六位履行毛盘破义迁臣谴呵敲边鼓期货市场祁剧庆灵侵入漆椀七字人主塞井夷灶衫褑神浆蛇钻的窟窿蛇知道十六卫首项水花太漠探悉体干铜龙门通丧通习托伏温慰先来闲言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