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痴绝的意思、痴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痴绝的解释

《晋书·顾恺之传》:“ 愷之 在 桓温 府,常云:‘ 愷之 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 愷之 有三絶:才絶,画絶,痴絶。”后以“痴絶”为藏拙或不合流俗之典。 宋 苏轼 《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之一:“才疎正类 孔文举 ,痴絶还同 顾长康 。”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 盘龙 痴絶求鹅炙。这先生、黄齏瓮熟,味珍无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痴绝”一词在汉语中属于复合词结构,由“痴”与“绝”组合而成,具有以下三层核心含义:

一、词义解析

  1. 字源本义

    “痴”在《说文解字》中释为“不慧也”,指心智愚钝或精神沉迷的状态;“绝”则有“极、尽”之意。二字叠加构成程度副词,表示“痴迷至极”或“愚钝到极点”的语义,如清代纳兰性德词中“痴绝还同草木心”即表达此意。

  2. 文学引申

    在诗词创作中,“痴绝”常被赋予美学意境,指代超脱世俗的纯粹精神追求。晋代顾恺之因“才绝、画绝、痴绝”并称三绝,其中“痴绝”即形容其专注于艺术创作而忘却现实的境界(参考《世说新语·文学》)。

二、现代应用 该词现今多用于形容两种状态:

三、权威出处 该词条收录于《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第7册第1034页,并被《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列为心理状态类词汇。具体释义可参考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现代汉语详解词典》在线版(链接需用户自行访问官网查询最新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痴绝”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和多重引申义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一、历史典故来源

源自《晋书·顾恺之传》,顾恺之(东晋画家)被评价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此处的“痴绝”指他性格中“痴黠各半”的特点,表面看似愚钝,实则以藏拙方式避免卷入世俗纷争,体现不合流俗的处世态度。

二、基本含义

  1. 藏拙避世
    指故意显露愚钝之态以掩藏才华,或通过不合常规的行为表达对世俗的不妥协,如苏轼在诗中用“痴绝还同顾长康”自喻清高。
  2. 情感极致状态
    现代引申为因痴迷某事(如爱情、理想)而陷入极度痛苦或绝望,例如形容晏几道从贵公子沦落为落魄词人时,用“痴绝”概括其执着于理想、不随波逐流的一生。

三、文学与人物应用

四、现代语义辨析

需注意语境差异: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判断词义,优先参考历史典故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安神被遇不精蚕蠒惭慨草偃查找呈览斥责厨养臣电调斗笠恶恶从短耳鸣芳洁翻箱倒柜奉召阜茂更难仆数公群还睦回旌胡簏勦絶击檝积渐禁取讥笑觭重开畅可而酷喜涟纹利喙赡辞笼灯龙腾懋功悯惜泼冷水人谋儒豪撒娇三科上弦杓风射门时晦手背首脑水螅松肪所作所为桃花人面徒孥徒跣外第往朝韈子威杀五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