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亲的意思、并亲的详细解释
并亲的解释
犹言成亲,完婚。《天雨花》第二回:“今年已是十六岁,打点冬间要并亲。”
词语分解
- 并的解释 并 ì 合在一起:并拢。合并。兼并。 一齐,平排着:并驾齐驱。并重(恘 )。并行(妌 )。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并且。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并不容易。 并 ī 中国山西
- 亲的解释 亲 (親) ī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 婚姻:亲事。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 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 感情好
专业解析
"并亲"的汉语词典释义
"并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为罕见,其核心含义与父母双亲的存殁状态及丧葬礼仪密切相关。根据权威汉语辞书及古籍注疏,其释义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
指父母俱存(健在):
此义项强调父母双方均在人世的状态。该释义最早见于汉代经学家郑玄对《诗经·小雅·斯干》的注解。《斯干》篇描绘了宫室落成的喜庆,郑玄在笺注"似续妣祖"一句时提到:"妣,先妣姜嫄也。祖,先祖也。此筑室既成,而子孙祭妣祖之礼。妣先于祖者,重其,并亲也。" 意指在祭祀祖先时,将母亲(妣)排在父亲(祖)之前,是为了体现对父母双亲同等并重的敬意,尤其强调了此时父母俱在(并亲)。此处的"并亲"即指父母都健在。后世学者如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对此亦有疏解认同。
-
指父母合葬:
此义项指将已故的父母安葬于同一墓穴的礼仪。该释义源自对儒家经典《礼记》的诠释。《礼记·檀弓上》记载了关于合葬的讨论:"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孔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为"合葬"作疏时,引用了三国时期经学家王肃的观点:"王肃云:‘并亲也。’" 孔颖达进一步解释:"并亲者,言父母并在一处。" 这里的"并亲"明确指向将父母合葬于同一墓地的做法。
总结与补充说明:
- "并亲"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不再使用,其含义主要保留在古籍和对其的注释中。
- 其核心概念均围绕"父母"这一双亲关系展开,或指其俱存的状态(古时视为福分),或指其身后合葬的礼仪(体现孝道与对双亲关系的重视)。
- 该词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孝道、家族伦理和丧葬制度的重视。
参考来源:
- 《毛诗正义》(唐·孔颖达) 对《诗经·小雅·斯干》郑玄笺的疏解。可参考权威古籍整理本或数据库(如:国学大师 - 毛诗正义 或 中华书局点校本)。
- 《礼记正义》(唐·孔颖达) 对《礼记·檀弓上》"合葬"的疏解。可参考权威古籍整理本或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礼记正义 或 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并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成亲、完婚”,主要用于古代语境或书面表达。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 字面构成:由“并”(合并、结合)和“亲”(亲近、婚姻关系)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结合成亲”。
- 核心含义:指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姻关系,完成婚礼仪式。例如《天雨花》中提到:“今年已是十六岁,打点冬间要并亲”。
2.使用场景与语境
- 历史文献:常见于古典小说、戏曲或传统婚俗记载中,如《天雨花》等作品。
- 现代用法: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作为古语或书面语出现,偶见于文学创作或特定文化讨论中。
3.延伸理解
- 文化背景:该词反映了古代婚姻制度中“两家合并”的仪式感,强调婚姻不仅是个人结合,也涉及家族联结。
- 近义词:完婚、成亲、结缡等;反义词:退婚、离异。
4.参考资料
- 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在线词典均收录此词,释义一致。
- 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阅《天雨花》原文或相关古典文学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娘子宝母避宠宾荐柴米禅和子朝乾夕愓池潭鏦杀村垣导呵定窑防团格调乖谬轱轳车孤心会议混成协混合昏踰家酿渐摩兼圻嗟慕诫誓激溜惊风近视絶徼困闷乐尽悲来麟甸刘阿斗理义渌浆买扑祢鹗拈韵昵亲攀累平移强记博闻气不过却曲让表上上乘山鹧声旁摅发水夫四禁泰山北斗同甘苦颓芜蜗蚓五音戏鴮鸅线锯小番子闲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