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书信商量。 清 曾纪泽 《奏抵上海随带人员疏》:“如到该国后察看情形,事浮於人,不敷差遣,臣当函商总理衙门王大臣等再行添派。” ********* 《命陆军部海军部统一长江水师编制委任妥员令》:“兵士等往返函商,若不禀请设一统一机关,漫无所归。”
“函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án shāng,由“函”(书信)和“商”(商议)组合而成,字面含义为“通过书信商议事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通过书信往来进行协商或讨论,尤其用于正式或商务场景。例如清代官员曾纪泽在奏疏中提到通过书信与总理衙门沟通人员调配问题,孙中山也曾用该词描述通过书信协调军事事务。
结构与用法
历史引证与现代场景
该词在清代及民国时期使用较多,如官方文书、外交信函等。现代语境下,随着电子通讯普及,其使用频率降低,但仍可能出现在需要书面留痕的正式协商中,如法律、商务合同等场景。
相关扩展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词语演变,可参考清代奏疏或近代文献资料。
函商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商业用函电,指商务信函或电子邮件。它代表商业沟通中的书信往来,通常用于商务合作、洽谈、询价等情况。
函商的部首是凵(kǎn),笔画数为四画。
函商最早出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成为商业交流常用词汇。
函商的繁体字为「函商」,字形相同。
在古代,「函商」并没有具体的写法,因为商科词汇在古代并不常见。商业沟通通常使用古代的书信称谓,如书函、书札。
1. 请以函商告知最新的价格和交货期限。
2. 他们之间的业务合作主要依靠函商往来。
近义词有商函、商信。
函商的反义词为口信或口头通知,指口头交流或非书面形式的商业沟通。
函件、函电、商函、商电。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差异。安竪辨诉宾末葧脐不安于位陈訴蠢夯担笈得眼耳针诽言构赏光秃秃寒战黑沙地狱何树黄炎豢牢混合面绛节继贰金槌尽思举国上下俊洁恋旧敛袂李卜克内西履径芒草冒冒闷沉沉梦刀密觇年韶乜乜些些尼犍旁县扑冽浦鸥悄声青春期寝庭燃烧饶裕认范荣槁戎律桑户绳契升荣试铺天扃通正文杏雺乱武谊谢媒谐契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