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函商的意思、函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函商的解释

通过书信商量。 清 曾纪泽 《奏抵上海随带人员疏》:“如到该国后察看情形,事浮於人,不敷差遣,臣当函商总理衙门王大臣等再行添派。” ********* 《命陆军部海军部统一长江水师编制委任妥员令》:“兵士等往返函商,若不禀请设一统一机关,漫无所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函商"是汉语中具有特定语用功能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书面信函进行协商沟通的正式行为。该词由"函"(书信)和"商"(商议)两个语素构成,属于动宾结构的合成词。

从语义层面分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定义为:"以正式书信形式就事务性问题进行磋商"的行为模式,强调其区别于口头协商的书面正式性特征。在商务、外交等专业领域,该词常作为公文术语使用,例如"双方通过函商达成合作意向"的表述常见于合同文本。

构词理据方面,《汉语大词典》指出"函商"形成于明清时期公文体系完善阶段,最初用于官衙之间的文书往来。现代汉语中其使用范围扩展至商务、法律等专业领域,保留了书面协商的核心语义特征。

在语用功能上,该词多出现于正式文书语境,与"面谈""电话沟通"形成语体对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用法词典》特别标注其适用场景为"需要书面记录的正式事务协商",具有法律效力层面的特殊价值。

近义词辨析方面,与"函询"相比,"函商"强调协商的双向互动性;与"洽谈"相比,则突显书面载体的形式特征。这类细微差异在司法文书、商务协议等正式文本中具有重要的区分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函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án shāng,由“函”(书信)和“商”(商议)组合而成,字面含义为“通过书信商议事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通过书信往来进行协商或讨论,尤其用于正式或商务场景。例如清代官员曾纪泽在奏疏中提到通过书信与总理衙门沟通人员调配问题,孙中山也曾用该词描述通过书信协调军事事务。

  2. 结构与用法

    • 函:本义为“匣子”或“封套”,引申为“信件”。
    • 商:指讨论、计划,常见于“商量”“商榷”等词。
      组合后强调以书面形式沟通,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正式文书中。
  3. 历史引证与现代场景
    该词在清代及民国时期使用较多,如官方文书、外交信函等。现代语境下,随着电子通讯普及,其使用频率降低,但仍可能出现在需要书面留痕的正式协商中,如法律、商务合同等场景。

  4. 相关扩展

    • 近义词:函询、函告(侧重单向沟通)。
    • 反义词:面谈、口述(直接交流形式)。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词语演变,可参考清代奏疏或近代文献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奥克兰群岛北畤变文匾文边州不虚此行蚕事侧侧插标瞋波陈示迟欠充栋汗牛串烟存暖低容斗羽对读二重方滋未艾妃呼豨愤不欲生覆是为非功首孤背横逆怳忽花柱江泉简厚角回九酘九枝灯跼天蹐地沮洳场尻轮神马腊醖良弼连根拔利孔灵镜緑豆青靺羯芽母家镍铬丝骈田欺贫爱富秋学趣利壤土阮生据案扫轨射钩身壳诗城讨羹饭脱缪伍籍香燕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