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指归顺的或发展程度较高的少数民族。 宋 苏舜钦 《庆州败》诗:“屠6*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宋史·兵志五》:“西北边羌戎,种落不相统一,保塞者谓之熟户,餘谓之生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熟户汉语 快速查询。
“熟户”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使用,尤其在宋代边疆治理中具有特定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熟户”指归顺中原王朝或汉化程度较高的边疆少数民族群体,常见于宋代西北边境地区。与之相对的是未归附的“生户”。
宋代边疆分类
据《宋史·兵志五》记载,西北羌戎部落被分为“熟户”与“生户”:“保塞者谓之熟户,餘谓之生户。”。
文学作品印证
宋代诗人苏舜钦在《庆州败》中描述战乱场景时提到:“屠杀熟户烧障堡”,侧面反映了熟户与边塞防御体系的关系。
部分现代解释将“熟户”引申为“对某地熟悉的人”(如),但这一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后世衍生义。历史语境中应以少数民族分类为核心含义。
“熟户”是宋代对边疆归顺部落的特定称谓,体现了古代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治理策略。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宋史》或苏舜钦诗作原文。
《熟户》是一个汉语词语,可以指代“熟悉的住户”或者“住了很久的居民”。这个词通常用于表示某个地方的常住人员,他们已经在这个地方生活很长时间,与周围环境和其他人有着熟悉的联系。
《熟户》这个词的左边部首是火(灬),右边部首是户(戸),总共有8个笔画。
《熟户》这个词的来源不确定,可能是由于古代部分人长期住在一个地方,产生了熟悉的感觉而衍生出来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熟户的写法为「熟戶」。
古代对熟户的写法与今天大致相同,总的结构和字形没有太大变化。例如,在《广韵》这本古代字典中,熟户就以现在的形式出现。
1. 那个小镇的熟户们都互相认识,社区关系十分融洽。
2. 他是我们村的熟户,住在这里已经二十多年了。
组词: 熟悉、熟人、熟稔、熟练。
近义词: 熟人、常客、老住户。
反义词: 生手、陌生人、新住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