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履的意思、句履的详细解释
句履的解释
履名。《汉书·王莽传上》:“ 莽 稽首再拜,受緑韍袞冕衣裳,瑒琫瑒珌,句履。”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今齐祀履舄头饰也,出履三寸。’其形歧头。” 王先谦 补注引 宋祁 曰:“ 韦昭 曰:‘句,履头饰,形如刀鼻。’音劬。《礼记》作‘絇’亦是。”参见“ 句屨 ”。
词语分解
- 句的解释 句 ù 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句子。句法。 〔句读( 量词,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俷 )。恥 )〕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句 ō 〔高句骊〕古国名,即“高丽”。 笔画
- 履的解释 履 ǚ 鞋:西装革履。削足适履。 践踩,走过:履历(.个人的经历;.记载履历的文件)。履任。履险如夷(走在险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处险境而不畏惧,又喻安全地度过险境)。如履薄冰(身临其境)。
专业解析
句履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礼制鞋履,特指方头鞋,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士大夫在朝会或祭祀等重要场合所穿。其名称与形制承载着礼法等级的文化内涵,以下从字形、历史、文献三方面详释:
一、字形与词义溯源
“句履”一词中,“句”通“矩”,本义为方尺,引申为方形;“履”即鞋履。故“句履”指方头之鞋,与普通圆头鞋(如平民所穿“屦”)形成区别。此命名源于其鞋头呈直角或方形的显著特征,象征规矩与礼法。《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为:“方头鞋。古代诸侯、大夫所穿。”
二、历史背景与礼制功能
句履盛行于春秋战国,是贵族阶层身份的标志:
- 礼制象征:据《庄子·田子方》载,儒者“履句屦者知地形”,表明方头鞋与礼法仪轨的关联。诸侯朝会时必穿句履,以彰尊卑秩序。
- 材质等级:以丝帛为面、皮革为底,饰以彩绣(如《荀子·哀公》载“五采綦以为句履”),区别于麻草材质的平民鞋履。
- 汉代演变:汉代“句履”渐称“履”,但方头形制仍为高官(如丞相)专用,延续礼制传统(见《后汉书·舆服志》)。
三、文献考据与文化意涵
古代典籍多印证句履的礼器属性:
- 《庄子·田子方》:“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 以鞋履对应天地秩序,凸显其符号化功能。
- 《荀子·哀公》:“哀公问舜冠于孔子……孔子对曰:‘古之王者有务而拘领者矣……其服致,其容悫,五采綦以为句履。’” 记述孔子以句履为古圣王之服,强化其正统性。
- 《贾谊新书·等齐》:“天子之相号曰丞相,衣青紫,履句履。” 反映汉代句履仍属高阶官服体系。
结论
句履作为先秦礼制服饰的典型代表,其方头形制是“天圆地方”宇宙观的物化体现,亦成为区分社会等级的重要载体。其名物演变与文献记载,为研究古代礼法制度提供了关键实证。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庄子·田子方》(中华书局点校本)
- 《荀子·哀公》(清王先谦《荀子集解》)
- 《贾谊新书·等齐》(《四部丛刊》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句履”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解释
指古代一种带有装饰的鞋子,其名称来源于鞋头的特殊造型。根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曾接受“句履”作为服饰的一部分,颜师古注释称其“头饰形如刀鼻”或“歧头”。这种鞋履可能用于礼仪场合,体现身份或规范。
二、词源与结构
- 词源:出自《汉书·王莽传》及《礼记》相关记载(“絇”通“句”),指鞋头装饰的形制。
- 字形分析:
- 句:通“絇”,指鞋头的装饰部件,形状弯曲如钩。
- 履:泛指鞋子,战国后逐渐取代“屦”成为常用词。
三、扩展说明
- 文化意义:古代服饰制度中,鞋履的样式与材质常与身份、礼仪相关,“句履”可能是贵族或特定场合的穿戴。
- 现代关联:现代汉语中“履”仍保留“鞋”和“践行”双重含义(如“履行”“步履”),但“句履”作为专名已不常用。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书》原文或古代服饰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顷饱呃跋嘴别鹄笔帖式苍灵城廓程量驰突触景伤心慈帷淡月丁产东邻断木堕胎发飘傅满规章国祯恒情滑腻建春兢栗基年集体利益久利揫迫郡乘句押馈给罗霄山緑珠马包茅庵毛颖密立根油滴实验谟拜尿牀乾乾翼翼清荡磬地神瀵声声慢神后沈湛史功疏绝竦抃叹服提拔统货头球屯粮佗生忘本文人化吾家千里驹无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