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弦桐的意思、弦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弦桐的解释

汉 桓谭 《新论》:“ 神农 始削桐为琴,练丝为絃。”后因以“絃桐”为琴的别称。《文选·谢庄<月赋>》:“於是絃桐练响,音容选和。” 李善 注:“絃桐,琴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弦桐"是汉语中对古琴的雅称,这一名称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主要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弦"

    指乐器上用以发声的丝弦,特指古琴的七弦。《说文解字》释"弦"为"弓弦也",后引申为乐器之弦。

  2. "桐"

    指梧桐木(Firmiana platanifolia),自古被视为制琴良材。《诗经·鄘风》有"椅桐梓漆,爰伐琴瑟"之句,印证桐木与琴器的关联。


二、文化意象

  1. 材质象征

    古人认为桐木"轻虚而色白",其纹理疏朗、共鸣清越的特性契合古琴"清、微、淡、远"的审美追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载:"梧桐生于峄阳山岩石之上,采东南孙枝为琴,声极清亮。"

  2. 文人精神载体

    "弦桐"作为古琴代称,承载士大夫"修身理性"的理想。嵇康《琴赋》云:"弦桐感物,咏世德之骏烈",将琴器升华为道德与情感的媒介。


三、文献典据


四、延伸意涵

"弦桐"一词凝练了古琴的物质属性(桐木为体、丝弦为用)与精神内核(礼乐教化),成为中华雅乐文化的符号化表达。其命名逻辑亦见于同类雅称,如"丝桐""玉琴"等,共同构建琴器的诗意话语体系。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毛诗正义》(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3. 应劭《风俗通义·声音篇》(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4. 嵇康《琴赋》(《嵇康集校注》,戴明扬校注)
  5.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6. 刘勰《文心雕龙》(范文澜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弦桐”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弦桐”是汉语中对琴的别称,源自古代制琴的材质和工艺。其中“弦”指琴弦,“桐”指桐木(古代制琴的上等材料),合称代指琴本身。


2.词源与典故

最早见于东汉桓谭的《新论》:“神农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传说神农氏用桐木制作琴身,蚕丝制作琴弦,因此后人以“弦桐”代称琴。


3.构成解析


4.用法与文学引用


“弦桐”是一个典故性词汇,既特指琴的材质和构造,又承载了古代音乐文化的象征意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论》及《文选》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安土重旧拜寄倍反鼈化敝舌不归事长归朝开暮落花城墉叱令船队德守对手敚魄二蚀泛水缝开辅颊伏腊改构鬼亲罛罶海震槲栎活局子降名监工荐蓁揭贴儆鉴可胜旷度昆炎流窜侔德黏糊葩卉掊怨乾腊切近情节清客相公乞婆曲陌羣品任子令乳突使伶时隐时见受戒嘶喊体取王许晚色魏强污闻仙霞险舋小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