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契繻的意思、契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契繻的解释

古代用帛制的符信。 宋 苏轼 《爱玉女洞中水既致两瓶恐后复取而为使者见绐因破竹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为往来之信戏谓之调水符》诗:“欺谩久成俗,关市有契繻。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契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契繻”指古代用丝帛制成的符信,用于证明身份或作为某种契约凭证。例如,宋代苏轼在诗中提到“关市有契繻”,描述其作为取水或通行时的信物功能。

  2. 构成解析

    • 契(qì):本义为刻写的文书或契约,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大约也”,引申为凭证、契合。
    • 繻(xū):指古代丝织品,也代指符信的载体(如帛书)。
  3. 用途与背景
    主要用于官府或重要场合的凭据,防止欺诈行为。例如,苏轼诗中提到用竹制符契作为取水凭证,说明其实际应用场景。

读音与延伸

示例诗句

苏轼《调水符》中提及:“欺谩久成俗,关市有契繻。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 此处以“契繻”比喻取水的符信,强调凭据的重要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契”的多音字用法(如qiè、xiè),可参考汉字字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契繻的意思

契繻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表示通过签订契约来承诺和约定的意思。在古代,人们经常使用契繻来表示双方之间达成的协议或合同。

拆分部首和笔画

契繻的构成部首是“言”和“纟”,其中“言”表示语言,表明这个词与许可、文书等有关;纟则表示纤维、纺织,表明这个词与织物、纺织品有关。根据笔画分解,契繻共有15画,其中“契”为7画,“繻”为8画。

来源和繁体

契繻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是古代人们使用的一种表述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人们普遍使用简体字,而契繻在简化过程中逐渐被简化为“契约”。在繁体字中,契繻的字形保持原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契繻的古代写法中,“契”由上部的“大”字旁和下部的“卩”字组成,表示合约的内容;“繻”由上部的“纟”和下部的“旭”组成,表示纺织品。

例句

1. 双方达成了一项重要的契繻,共同承诺合作三年。
2. 这份契繻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组词

契繻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词,例如:“契繻书”(合约书)、“契繻档案”(合同文件)、 “契繻协议”(合同协议)等。

近义词和反义词

契繻的近义词包括:合约、契约、合同等。反义词则可以是取消、解除等,表示撤销或终止契繻所达成的协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