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悚的意思、危悚的详细解释
危悚的解释
危惧。《三国志·蜀志·蒋琬传》:“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北齐书·文宣帝纪》:“自皇太后诸王及内外勋旧,愁惧危悚,计无所出。”
词语分解
- 危的解释 危 ē 不安全:危险。危殆。危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危难(刵 )。危如累(噄 )卵。 损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惊奇的:危言耸听。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 悚的解释 悚 ǒ 害怕,恐惧:毛骨悚然。悚悚。悚栗。悚惧。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危悚"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其含义可以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来理解:
-
基本释义:
- 危: 本义指高、陡峭,引申为危险、不安全、不稳定、端正(如“正襟危坐”)、损害、使处于危险境地等意思。
- 悚: 本义指恐惧、害怕、惶恐不安。
- 危悚: 结合两字含义,“危悚”通常表示因面临危险、险境或重大变故而产生的恐惧、惊惧、惶恐不安的情绪。它强调的是一种在危急关头或面对巨大威胁时内心的强烈恐惧感。
-
字源与构成:
- “危”字在甲骨文中像人站在山崖上,表示高而危险《说文解字》释为“在高而惧也”,本身就隐含了恐惧的成分《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
- “悚”字从心,表示这种恐惧是发自内心的心理状态《说文解字》释为“惧也”《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
- 因此,“危悚”是一个并列结构的复合词,两个字的意义相近(都含有恐惧之意),组合后强化了因危险而恐惧的含义。
-
文献用例佐证:
- 该词在古代史书和文集中偶有出现。例如:
- 《晋书·姚泓载记》:“危悚之情,同于履虎。” 这里用“同于履虎”(如同踩在老虎背上)来形容“危悚”之情,生动地描绘了身处极度危险境地时的恐惧《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六(薛稷《谏避暑西凉疏》):“百姓危悚,恐生非常之变。” 此处指百姓因某种危险局势而感到恐惧不安,担心发生意外变故《全唐文》,中华书局影印本。。
“危悚”意指因遭遇或预感到危险、险境而产生的强烈恐惧、惊惶不安的心理状态。它更侧重于描述在具体、严峻的危险面前所感受到的深层次恐惧,带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虽然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理解古籍或进行特定文学创作时,掌握其含义仍有必要。
网络扩展解释
“危悚”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wēi sǒng,其核心含义为“危惧”,即因危险或危机而感到恐惧、忧虑。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基本释义
- 危:指危险、不安全,也有“高”“端正”等引申义(如“危楼”“正襟危坐”)。
- 悚:表示恐惧、害怕(如“毛骨悚然”)。
- 组合义:两字结合后,强调因危险处境或危机引发的强烈恐惧心理。
-
古籍用例
- 《三国志·蜀志·蒋琬传》提到“远近危悚”,描述因失去统帅后局势动荡、人心惶惶的状态。
- 《北齐书·文宣帝纪》中“愁惧危悚”进一步印证了该词用于形容危急情境下的恐惧。
-
现代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境,可描述个人或群体面对危险时的心理状态,如“局势危悚”“危悚不安”。
常见混淆
- 与“恐怖”的区别:
“危悚”更侧重因现实危险产生的恐惧(如政治危机、战争),而“恐怖”多指超自然或极端暴力引发的惊骇。
扩展参考
若需进一步了解“危”和“悚”的单独释义,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按步就班苞蒙鄙介鄙夭不抟不由长河充气愁红怨绿储备打酒坐荡摩大同市的决独立国访募番祸负俎甘薯诰敕滚息核磁共振环封昏弃祸福相生极颠金面久名向知即席慨慷槛棂磕答栏门乐和莲华白黎民立时三刻陇坻之书落忽南鲜匹好铅印蝤蛴项秋侠权制任情三千威仪洒派生累摄音水明山秀伺望特例恬忽停节吐退亡马顽焰嫺妖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