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禁忌的意思、禁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禁忌的解释

(1) [taboo]∶被禁止或忌讳的言行

犯皇帝的禁忌

(2) [forbid food]∶指医药上应避免的事物

详细解释

(1).忌讳;避忌的事物。 汉 王符 《潜夫论·忠贵》:“贵戚惧家之不吉而聚诸令名,惧门之不坚而为铁枢,卒其所以败者,非苦禁忌少而门枢朽也,常苦崇财货而行骄僭,虐百姓而失民心尔。”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今俗间多有禁忌,生三子者、五月生者,以为妨害父母,服中子犯礼伤孝,莫肯收举。”《后汉书·郎顗传》:“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 唐 苏拯 《明禁忌》诗:“阴阳家有书,卜筑多禁忌。”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看一本旧历本,写着‘不宜出行,不宜沐浴,不宜上梁’,就知道先前是有这么多的禁忌。”

(2).谓因摄养而避免食用某种食品或药物。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若其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气息,均适寒暄,禁忌食饮,将饵药物,遂其所稟,不为夭折者,吾无间然。” 唐 李翱 《韩吏部行状》:“某疎愚,食不择禁忌,位为侍郎,年出伯兄十五岁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无信庸医谬方,妄以异功木香等散投之,守禁忌,节起居,慎调护,谨饮食,即凶亦有变为吉者。”

(3).指禁令戒条。《后汉书·蔡邕传》:“至是復有三互法,禁忌转密,选用艰难。”《后汉书·杨终传》:“ 汉 兴,诸侯王不力教诲,多触禁忌。”

(4).谓禁止。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这一月来,我的投稿已被封锁,即无聊之文字,亦在禁忌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禁忌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起源

  1. 核心含义
    禁忌指被禁止或忌讳的言行、事物,通常与神圣、不洁或危险属性相关。国际学术界将其统称为“塔怖”(Taboo),源自波利尼西亚语,原意为“神圣的”和“非凡的”,后引申为“禁止的”和“危险的”。

  2. 词源发展
    汉语中“禁忌”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指受拘束者因迷信而舍弃人事、依赖鬼神的行为。东汉时期已用于描述社会规范中的避忌现象。

二、主要特征

  1. 危险性与惩罚性
    禁忌的核心特征在于违反可能招致危险或惩罚,例如触犯神灵、引发灾祸等。

  2. 心理与社会功能
    它既是人们对特定事物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恐惧、敬畏),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通过限制行为避免冲突。

三、分类与表现

  1. 文化禁忌

    • 原始阶段:与丧葬、祭祀直接关联,如潮汕地区耕作期间忌生产。
    • 次生阶段:扩展至日常生活,如语言避讳(忌说不吉利的话)、饮食禁忌(如医药中忌油腻)。
  2. 医学禁忌
    指需避免的药物或治疗方式,例如特定病症禁用某类药材。

四、演变与现状

随着科学普及,部分迷信相关的禁忌逐渐淡化,但其仍反映人类避凶趋吉的心理需求,并在社会规范、生态保护等领域持续发挥作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禁忌案例或文化差异,可查阅来源网页的完整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二

禁忌

禁忌(jìn gu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由“禁”和“忌”组成。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和“⺮”,属于“礻”和“心”的部首,笔画数分别是8画和8画。

“禁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尚书·周书·抚民诰》:“言欲慎缓介视听谋思虑动静四禁忌,显扬作人。”这里的“禁忌”指的是言谈行为的规范和限制。

在繁体字中,“禁忌”分别是“禁”(基本保持不变)和“忌”(簡化為「忌」),与简体字拼写相似,只是“忌”的右边的部分略有差异。

古时候,“禁忌”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禁”字写作“禁也有紧须忍,忌也如其意”;“忌”字写作“世戒恶也有畏也警也”。可见,“禁”字表示紧张、忍耐,“忌”字表示戒律、警惕。

以下是一些使用“禁忌”一词的示例句:

1. 这个话题在他们家里是一个禁忌的话题,他们从不谈论。

2. 在这个文化里,对于长辈的批评是被视作一种禁忌的行为。

3. 这家公司有一些禁忌行为,员工需严格遵守规定。

与“禁忌”相关的组词有:禁止、禁令、忌讳等。

与“禁忌”近义词包括:忌讳、忌妒、忌惮。

与“禁忌”反义词包括:宽容、开放、接纳。

别人正在浏览...

按需分配谤国毕罗兵荒马乱薄才采芼蚕纸层见迭出吃量迟莫眵目糊喘嗽橱窗粹冲淡蛾倒竈打牲德精凋废讹阙奉为至宝高温告引骨溜溜厚谊晃子还手呼吼见顔金薄金鸡消息金蘂陖陗涝疏旱溉令节麟泣论能洛宾笙忙身密麻麻命词你敦撇古青岁栖鵀软声少民申白生书十里长亭双日四聪四照谈交帷殿无倦仙洞香姜阁瑕尤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