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丝羔羊的意思、素丝羔羊的详细解释
素丝羔羊的解释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毛 传:“素,白也;紽,数也。古者素丝以英裘,不失其制。” 朱熹 集传:“南国化 文王 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后因以“素丝羔羊”称誉正直廉洁的官吏。《后汉书·宋汉传》:“策曰:‘﹝太中大夫 宋汉 ﹞因病退让,守约弥坚,将授三事,未剋而终。朝廷慜悼,怛其愴然。《诗》不云乎:“肇敏戎功,用锡尔祉。”其令将相大夫会葬,加赐钱十万,及其在殯,以全素丝羔羊之絜焉。’”
词语分解
- 素丝的解释 .本色的丝;白丝。《吕氏春秋· * 》:“ 墨子 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 北周 庾信 《拟连珠》之三四:“白羽素丝,随其所染。” 唐 骆宾王 《帝京篇》:“黄金销鑠素丝变,
- 羔羊的解释 小羊。尤指未满一岁或未长恒齿的小绵羊 天真、纯洁、温顺而柔弱的人;她究竟是可怜的小羔羊。;;朱自清《生命的价格》详细解释.小羊。《诗·豳风·七月》:“朋酒斯饗,曰杀羔羊。” 唐 杜甫 《杜鹃》诗
专业解析
“素丝羔羊”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经典的成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本义与出处
“素丝羔羊”最早出自《诗经·召南·羔羊》篇。该诗原文为:“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其中“羔羊”指小羊羔,“素丝”指未经染色的白丝。字面意思是:用洁白的丝线缝制羔羊皮裘。这里描绘的是古代官员身着由素丝装饰的羔羊皮裘,退朝后从容自得的样子。
二、引申义与象征
该成语的核心象征意义在于赞美官员廉洁奉公、品德纯正:
- “羔羊”:羔羊皮在古代是大夫的朝服材料,象征官员身份。《毛诗正义》解释:“羔取其贽(纯色)而不鸣,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盖言其性柔顺而洁白。” 羔羊天性温顺、毛色纯白,引申为官员应具备温和、纯洁、不争不扰的品德。
- “素丝”:素丝洁白无瑕,代表清廉、正直、无私的品质。《诗集传》指出:“素丝,喻洁白也。” 用素丝缝制羔裘,暗喻官员的德行应如素丝般纯净无染。
- 整体象征:穿着“素丝羔羊”之服的官员,象征着其节俭朴素、廉洁自律、行为端正、处事从容的为官之道。后世遂以“素丝羔羊”或“羔羊素丝”作为称颂官吏清廉正直的典故。
三、现代释义与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素丝羔羊”作为成语,主要用来:
- 形容为官清廉正直:强调官员或公职人员廉洁奉公、品行高洁。
- 泛指品德高尚、纯洁无瑕:也可用于形容人的道德情操如同未经染色的白丝和温顺纯洁的羔羊一样美好。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对“素丝羔羊”的词条解释明确其出自《诗经》,并释义为“称誉士大夫正直节俭、内德洁白”。 (可参考权威词典出版社如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版本)
- 《诗经·召南·羔羊》原文及历代注疏:如汉代《毛诗正义》、宋代朱熹《诗集传》等,是理解该成语原始含义及象征意义的根本依据。 (可查阅中华书局出版的《十三经注疏》或相关点校本)
- 程俊英《诗经译注》:现代权威《诗经》研究著作,对《羔羊》篇的题解和注释清晰阐明了“素丝羔羊”的象征意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收录该词条,释义精炼准确。 (中华书局出版)
- 汉典(www.zdic.net):在线汉语字典,提供“素丝羔羊”的出处、释义及引证。 (访问日期:2025年8月2日)
- 国学大师网(www.guoxuedashi.com):提供《诗经》原文及多家注疏的电子资源,便于查证。 (访问日期:2025年8月2日)
网络扩展解释
“素丝羔羊”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主要用来赞誉正直廉洁的官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素丝:指未经染色的白丝,象征纯洁无瑕、廉洁自律。
- 羔羊:原指羔羊皮,后引申为温和仁善、坦诚无私的品质。
- 整体含义:比喻官员品行高洁、为政清廉,是古代对官吏道德操守的高度评价。
二、出处与演变
-
原始出处
出自《诗经·周南·羔羊》(一说《召南·羔羊》),原文为:“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 诗句描绘了士大夫身着素丝镶边的羔羊皮袄,退朝后从容自得的形象,暗含对其节俭正直的赞美。
-
后世引申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进一步阐释:“在位者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服饰有常,而举止自得。” 由此,“素丝羔羊”逐渐演变为对清廉官员的固定赞誉。
三、象征意义
- 廉洁自律:以“素丝”喻指官员不受外界利益腐蚀,保持清廉本色。
- 仁政爱民:通过“羔羊”的温顺形象,强调为政者应怀仁慈之心,施政宽和。
- 道德典范:成语传递了古代社会对官员道德操守的期待,鼓励以清廉为荣、贪腐为耻的价值导向。
四、用法与例句
- 语法结构:偏正式成语,通常作宾语,含褒义。
- 经典例句:
《后汉书·宋汉传》记载:“及其在殡,以全素丝羔羊之挈焉。” 意为赞颂宋汉一生保持清廉节操。
五、相关扩展
该成语与“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等词义相近,但更强调官员内外一致的道德修养。如需了解更详细出处或历史用例,可参考《诗经》原文及朱熹《诗集传》。
别人正在浏览...
班姑悲愁垂涕璧琰不归步履蹒跚糙粮长系成势斥绌传诂当郎大声垫褥典守冬不拉杜草法律意识非常非议風鏡负电荷龟六藏滚存汗马功何不黑甜甜花晨嘉气劲吹惊心动魄老駞落子离苦灵椿琉球群岛逻将霾天马客媚色民寄杷推配列飘翥披核皮牙孜铺保牵断丧纪霜榦水亭俗士淘荡觍然蹄躈頽滥脱不了身晩粳香供相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