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毛 传:“素,白也;紽,数也。古者素丝以英裘,不失其制。” 朱熹 集传:“南国化 文王 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后因以“素丝羔羊”称誉正直廉洁的官吏。《后汉书·宋汉传》:“策曰:‘﹝太中大夫 宋汉 ﹞因病退让,守约弥坚,将授三事,未剋而终。朝廷慜悼,怛其愴然。《诗》不云乎:“肇敏戎功,用锡尔祉。”其令将相大夫会葬,加赐钱十万,及其在殯,以全素丝羔羊之絜焉。’”
“素丝羔羊”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主要用来赞誉正直廉洁的官吏。以下是详细解释:
原始出处
出自《诗经·周南·羔羊》(一说《召南·羔羊》),原文为:“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后世引申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进一步阐释:“在位者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服饰有常,而举止自得。” 由此,“素丝羔羊”逐渐演变为对清廉官员的固定赞誉。
该成语与“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等词义相近,但更强调官员内外一致的道德修养。如需了解更详细出处或历史用例,可参考《诗经》原文及朱熹《诗集传》。
《素丝羔羊》是一个成语,意为“善良无辜的人遭遇不幸”。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无辜的人受到不公正对待或遭受欺压。
《素丝羔羊》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素丝羔羊》这个成语源自《诗经·秦风·羔裘》中的一句诗:“素丝纤举,羔裘豹饰。”意指用纯素的细丝举起,穿羊裘并佩戴豹皮。
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素丝羔羊”。
在古代汉字中,一般用篆书形式来书写。篆字是最早的汉字形体之一,笔画线条相对繁琐且有规律。
1. 他是个厚道人,常常为了别人着想,但最后却成了《素丝羔羊》。
2. 真是可怜的孩子,竟然成为了那家公司的《素丝羔羊》。
与《素丝羔羊》相关的组词有:
近义词:替罪羊、无辜的牺牲品
反义词:正人君子、恶人得志
褒词悲恼边埸菜场财神爷参诘操制瞋恚辰砂淳熙捣臼大祖东辖多半俄顷旛帜法意飞句風僝雨僽封锁瓜裂馆僚古蛊孤俊恨事讧炽怳怳壶觞讦斥矜审矜张季商寄适救奢击征潦草塞责灵枣睩老陆羽井缕金团迈伦塺塺黾谷靡贰磨盾旁说盘载弃絶热炕人后溶解度荣渥洒道赏封山魈率真田弋骛驶綫车崄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