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妻息的意思、妻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妻息的解释

妻子儿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曹公 自出东征”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九月,遂破 沛城 , 备 单身走,获其妻息。”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又念其人家道贫窶,妻息孤穷。”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吕超墓志铭>跋》:“ 六朝 志例,铭大抵不溢于志,或当记妻息名字,今亦俱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妻息”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用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妻子与子女”,多用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表达家眷关系。《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将其释义为“妻子和子女”,例如《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载:“(钟会)谓所亲曰:‘但取邓艾,相国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其中“妻息”即代指家眷。

从构词法分析,“妻”本义为配偶,“息”在古汉语中可指子嗣,如《战国策》中“老臣贱息舒祺”即用“息”表示后代。两字组合后形成偏义复词,强调家庭成员的整体概念。

《辞源》(修订本)特别指出该词多用于魏晋至唐宋时期的官方文书,常与“父母”“兄弟”等亲属称谓并列使用,如《唐律疏议》中“若殴人折跌支体及瞎其一目者,徒三年,其父祖、妻息见在而供养阙者,各加二等”的记载,体现古代法律对家庭伦理的规范。

需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该词已渐被“家属”“家眷”等更通俗的表述替代,但在研究历史文献或特定方言时仍具学术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妻息”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妻子与子女,常用来代指家庭核心成员。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古籍例证

  1. 《三国志》注引《英雄记》:“备单身走,获其妻息”(刘备逃走,其妻儿被俘),此处“妻息”明确指妻子与子女。
  2. 范仲淹《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状》:“妻息孤穷”,描述家庭贫困状况。
  3. 鲁迅《吕超墓志铭跋》:提到六朝墓志铭中可能记载“妻息名字”,说明该词在历史文献中的延续性。

三、现代应用

四、注意事项

五、英文对应

部分词典(如)提供英文释义:wife and children,简明对应其核心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八宝山拔葵去织灞陵奔凑博文约礼剗草除根常态承破驰説从恶如崩毳幔蹙浪大朝澹淡点缀蹲鹗凤纸阜乡刚特躬蹈矢石灌口回跌肩胛骨肩舁阶封计划金鱼藻凉幽幽理身卖查梨杷榄贫产品竹啓航契密钦年秦塞濡毫瑞令三师七僧杀身成仁石妇市脯事假丝纷栉比松明炬肃慎之矢肃霜台仆天宁节天璞同床团小组亡道危絃文汇阁文运无所不通五言城下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