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肃霜的意思、肃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肃霜的解释

(1).谓霜降而万物收缩。《诗·豳风·七月》:“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毛 传:“肃,缩也,霜降而收缩万物。” 孔颖达 疏:“又九月之时,收缩万物者,是露为霜也。” 朱熹 集传:“肃霜,气肃而霜降也。” 宋 沉遘 《谢冬服表》:“感肃霜之节,嘉献裘之勤。”一说,肃霜犹肃爽,指天高气爽。参阅 王国维 《观堂集林·肃霜涤场说》

(2).见“ 肃爽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肃霜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语词,其解释需结合古籍文献及权威辞书:

一、形容天气寒凉结霜之状

释义:指秋冬季寒气凛冽、严霜凝结的自然景象,强调肃杀清冷的气候特征。

出处: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文献佐证:

  1. 毛传注:"肃,缩也。霜降而收缩万物。"
  2. 郑玄笺:"肃霜,气也。"
  3. 清代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证:"肃霜犹言肃爽,盖天高气清之象。"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0卷,第1231页;《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版。

二、古代良马名称

释义:特指一种毛色如霜、神态肃穆的骏马,属汉代西域进贡的名马品类。

出处:《汉书·礼乐志》载《天马歌》:"天马徕,执徐时……体肃霜,策飘风。"

文献佐证:

  1. 颜师古注:"肃霜,言其毛色如霜之肃杀。"
  2. 宋代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考据:"肃霜马名,取其威仪也。"

    来源:《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学术辨析

该词的双重义项均源于先秦两汉典籍,其核心语义关联"肃"的严正清冷意象与"霜"的物候特征。现代汉语中虽罕用,但作为文化语汇仍见于古典文学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肃霜”是古代汉语词汇,常见于《诗经》等文献,其含义存在不同解释,主要围绕自然现象和气象状态展开。以下是综合解析:

  1. 基本释义
    肃霜(sù shuāng)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九月肃霜,十月涤场。”传统注解如毛传认为,“肃”意为“收缩”,指霜降后万物因寒冷而收敛、凋零。如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九月收缩万物者,是露为霜也”,强调霜对自然界的影响。

  2. 不同学者的解释分歧

    • 收缩万物说:以毛亨、朱熹为代表,认为“肃霜”描述霜降导致生物收缩的现象。
    • 天高气爽说: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观堂集林·肃霜涤场说》中提出,“肃霜”与“肃爽”相通,指秋高气爽的天气状态,而非仅指霜降。
  3. 引申与关联

    • 在古籍中,“肃霜”有时与“肃爽”混用,后者可指代一种良马(如《左传》记载),或形容天宇清朗的景象。
    • 宋代沈遘《谢冬服表》中“感肃霜之节”一句,则借“肃霜”代指深秋时节。
  4. 词性及结构
    “肃”为形容词,表庄重、清冷;“霜”为名词,指自然现象。二字组合形成主谓结构,字面意为“霜肃杀”,后引申为节气特征。

“肃霜”既可指霜降后万物萧瑟的自然过程,也可引申为秋季的肃穆气象,具体含义需结合文献语境判断。若需深入研究,可参考《毛诗注疏》、朱熹《诗集传》及王国维的考据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翱翥白面儒生半衰期传讹慈惠词穷荡兀单弱大圆镜智斗心遁俗无闷凡愦凤鸟干燥器后台皇怖换移荐鹗将抚翦伤交战国进善退恶开晦宽焦愧勖括羽亮怀励节凌跨林莽利润率柳绿桃红媒稳婆勉彊面子情儿密附明洁默喻木琴拟规画圆骈衍皮疹千年觥起动琴瑟和好起寝如箭离弦色衣上下同心设心积虑守臣守杜树建说是非完白山人为久乌肠相招小桥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