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杀身成仁的意思、杀身成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杀身成仁的解释

[*** to achieve virtue—*** for a just cause] 意思是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为维护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今周汉迄于巨唐,杀身成仁,代有髦杰。—— 唐· 李德裕《三良论》

详细解释

指儒家为了“仁”的最高道德准则而不惜舍弃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后泛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后汉书·班彪传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敍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 唐 刘知几 《史通·人物》:“斯并命代大才,挺生杰出,或陈力就列,功冠一时;或杀身成仁,声闻四海。” 清 姚莹 《再与方植之书》:“古有毁家紓难,杀身成仁者,彼独非丈夫耶?”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杀身成仁,是革命党的本色。”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杀身成仁”是一个源自儒家经典的重要成语,其内涵和演变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出处

该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在此强调,有崇高志向的人应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宁可牺牲生命也要维护仁德。

二、核心释义

  1. 本义:原指为成全儒家道德中的“仁”而舍弃生命。这里的“仁”既是个人品德的最高标准,也包含社会正义与人道关怀。
  2. 引申义:后世演变为维护正义事业或崇高理想而献身,如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

三、思想内涵的演变

四、用法与示例

五、文化意义

这一成语体现了中华文化中“舍生取义”的精神传承,从文天祥到近代革命者,均以行动诠释了为理想献身的境界。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解析或历史案例,可参考《论语》原文及《东周列国志》《秋瑾传》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杀身成仁

杀身成仁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为了正义和公义而舍己救人,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

拆分部首和笔画:杀(刂一,口一)身(身一)成(戈一,小丨,乃一)仁(亻一,二十一)。

来源:《孟子·梁惠王上》:“杀身以成仁,取义以疾身,何忍之有?”

繁体:殺身成仁

古时候汉字写法:殺身成仁

例句: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杀身成仁,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来救其他人。

组词:舍身救人,舍己为人

近义词:舍己救人

反义词:自私自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