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将帅亲临前线,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牺牲自己。 三国 魏 曹操 《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擒姦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所征輒克。”亦作“ 躬冒矢石 ”。 明 张居正 《辽东大捷辞恩疏》:“诚以摧锋陷城躬冒矢石,本诸将士之力,固非坐而指画者所可同也。”
“躬蹈矢石”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指将帅亲临前线作战,冒着敌人的箭矢和礧石(古代防御武器),不惧牺牲自身安危。其核心含义是形容领导者身先士卒的勇敢精神。
字面解析
出处与典故
源自三国时期曹操的《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擒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年征辄克。”,用以赞扬吕虔身先士卒的军事作风。
用法
该成语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突显将领的英勇形象。现代也可引申为领导者直面困难、以身作则的态度,但需结合具体场景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出处原文,可参考《三国志》或曹操相关文献。
《躬蹈矢石》(gōng dǎo shǐ shí)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主动承受艰难困苦,不怕牺牲。
词义解析:
- 躬(gōng):指自己,亲自。
- 蹈(dǎo):践踏,踩踏。
- 矢(shǐ):箭,引申为矢志。
- 石(shí):指铁石,引申为坚硬不垮的东西。
拆分部首和笔画:
- 躬:从“身”部(shēn)和“弓”部(gōng)组成,共6笔。
- 蹈:从“足”部(zú)和“卓”部(zhuó)组成,共13笔。
- 矢:从“矢”部(shǐ)组成,共5笔。
- 石:从“石”部(shí)组成,共5笔。
《躬蹈矢石》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庄公十一年》:“躬蹈矢石,不足以害羞也。”用来形容一个人具备勇气、坚毅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繁体字:“躳蹈矢石”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没有太大变化。
1. 他为了追求梦想,躬蹈矢石,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
2. 在困难面前,她始终坚守着躬蹈矢石的信念,不屈不挠。
3. 领导很欣赏他那种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躬蹈矢石精神。
相关词汇:
- 豁达(huò dá):开朗大度,不计较。
- 忍辱负重(rěn rǔ fù zhòng):忍受耻辱和负重的困苦。
- 刻苦耐劳(kè kǔ nài láo):勤奋努力,不怕辛苦。
近义词:
- 毅力坚韧(yì lì jiān rèn)
- 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
反义词:
- 畏缩退缩(wèi suō tuì suō)
腤头白环巴结暴风雨别乞沧州尝膳尘坋成名此地无银三百两酢败贷施代言人倒杖邓禹隄岸蠹虫队失法坐风行草偃负袠干笔高掇弓号瞽论黑杀欢喜冤家回定会勘佳辰简薄劲气稷下亭靠歇诓诈老大梁山吟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僚侣立马马哥头民籍谬略批捍疲耗卡具千里蒓羹切让七返灵砂齐眉席上卿沙时计深文附会水光接天说老婆舌头陶砚天邑童稚向夕先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