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危弦 ”。急弦。《文选·张协<七命>》:“抚促柱则酸鼻,挥危絃则涕流。” 李善 注:“ 郑玄 《论语》注曰:‘危,高也。’ 侯瑾 《筝赋》曰:‘急絃促柱,变调改曲。’ 陆机 《前缓歌行》曰:‘大客挥高絃。’意与此同也。” 唐 袁朗 《秋夜独坐》诗:“危絃断客心,虚弹落惊禽。” 唐 虞世南 《门有车马客》诗:“危弦促柱奏《巴渝》,遗簪堕珥解罗襦。” 清 方文 《启一子建作连理图赠予赋此答之》诗:“大巧夺天工,中声动危絃。”
“危絃”一词中的“絃”是“弦”的异体字,因此“危絃”即“危弦”,常见于古典文学。以下是详细解析:
组合释义为:绷紧的、即将断裂的琴弦,比喻事物处于高度紧张或濒临危机的状态。
形容局势紧张
如《后汉书》中“国家安危,在于呼吸”,以危弦暗喻政治局势一触即发。
表达悲怆情感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有“急弦动飞听”,用急促的弦声象征内心的激荡与哀愁。
音乐意象
指音调高亢急促的乐曲,如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吴丝蜀桐张高秋”,通过危弦渲染音乐张力。
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多出现在仿古文体或诗词创作中,例如:
“世事如危弦,稍纵即断。”
意为世事如同绷紧的弦,稍有不慎便会崩溃。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如某首诗词中的“危弦”),建议提供原文以便精准分析。
危絃是一个汉字词语,包含两个字:危和絃。下面将详细解释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变形、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危絃的意思是指弦线,特指乐器的弦。危表示不稳定、危险,絃表示细绳、线。音乐家用絃来指代各种乐器的弦。
危絃的部首是糸(绳)和糸(绳),其中危的笔画为丿一,絃的笔画为糸一、糸一、一。
危絃是一个古代汉字,其源于古人对弦乐器的称呼。危表示不稳定、危险,而絃则表示细绳、线。因此,危絃可以解释为弦线的不稳定性和危险性。
危絃的繁体字为危縴,其中縴为细绳、线的意思,与絃有相似之处。
在古时候,危絃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有些古籍中将絃写为縣,但仍保持相近的意思和发音。
1. 他身手矫捷,指尖轻触危絃间,乐声宛如仙乐一般。(描述演奏家在演奏乐器时的技艺和音乐效果) 2. 危絃维系着整个交响乐队,确保了和谐的音色。(形容乐队中弦乐器的重要性)
1. 絃曲:指弦乐器演奏的曲调。 2. 絃乐:指以弦乐器为主的音乐。
弦、琴弦、琴线
固定、稳定、安全
注意:该文章为人工智能根据提供的要求生成的,内容与现有事实可能有所出入。【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