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粗绳索。
“縆”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古字,其繁体形式为“緪”,异体字作“絚”。根据《汉语大字典》及《说文解字》的记载,该字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一、本义为粗绳索
《说文解字·糸部》释:“縆,大索也。一曰急也。”指其原始意义为粗大的绳索,例如《汉书·沟洫志》所载“以竹縆石”,即用竹制粗绳捆石治水。此义项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亦有印证,强调其材质多为竹、麻等韧性材料。
二、引申为绷紧、拉直
《集韵·登韵》注:“緪,急张弦。”此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如《淮南子·缪称训》“治国譬若张瑟,大弦縆则小弦绝”,比喻治理国家需把握张弛之道。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补充说明此义项与“恒”“亘”存在音义关联。
三、通假为“縆”的特殊音义
在《广韵·登韵》中,“縆”又音“gèn”,表延续不断之意,如《楚辞·九章》“缥绵绵其若縆”,王逸注:“縆,索也,连绵不绝貌。”此用法多见于先秦文学作品,体现古汉语中“音随义转”的特点。
四、现代汉语的传承与局限
当代《现代汉语词典》未单独收录“縆”字,其功能已被“绳”“绷”等常用字替代。但在研究古代文献、书法篆刻等领域仍具学术价值,如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即保留该字形。
参考来源
“縆”(緪、絚)是一个多音多义的汉字,其解释可综合如下:
读音与部首
名词含义
动词含义
异体字与演变
文献用例
含义 | 读音 | 示例 |
---|---|---|
粗绳、大索 | gēng | 縆索、贯緪 |
绷紧(琴弦) | gēng | 緪瑟、急张弦 |
连接、贯穿 | gèn | 縆洞房(通“亘”) |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说文解字》《楚辞》等古籍或方言研究资料。
蚌帆本标笔格常阴乘黄崇基畴古词志翠裙粗质放闲肤泛告论槅察歌谣公私归农刿鉥心腑会须解剖麻雀金管谨思剧装科旷淡枯悴苦身林莽马铃瓜拿权蹑影藏形骈穗疲老仆射秋坻山穷水尽圣时实实守持丝微四隈胎养谷腾声飞实天跸蹄噭提瓮通阶推戴吞据讬伪汪汪为从纬度帷帽猥宂文冕五恶趣香岛相序小妈歇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