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后以“肱三折”比喻精于医术。 沉昌直 《赠董蓉生》诗:“家世肱三折,文才笔一枝。”自注:“君精医术,并喜为诗。”
“肱三折”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建议结合《左传》原文及历代注释(如汉典、诗词用例)深入理解其本义,避免混淆延伸或非主流释义。
肱三折(gōng sān zhé)的意思是“肘部弯曲三次”,形容双臂环抱在胸前。
肱三折的拆分为“⺗”(肉部)+ “去”(古字形“丘”,指手臂)+ “攵”(文部)+ “巴”(手的实体形状)。其中,去字既是部首又是笔画,攵为左边的部首,巴为右边的部首。
肱三折最早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当时,曹魏皇帝曹操多次欲攻蜀汉,但每次都被诸葛亮的智谋所阻止。诸葛亮为了表达他无私为国家尽职尽责的决心,写下了“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开篇借用“肱三折”的形象形容自己备受压力、困顿而仍坚持奋斗。
繁体字为「肱三折」。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肱三折」的古汉字写法为「肘三轉」。
他伏案肱三折,为的是尽快完成论文。
- 肱腕:指手臂和手腕的部位。
- 折服:服输,屈服。
- 三肱:指双臂,也可指双方力量。
臂膀弯曲、抱臂、自抱双臂
伸臂、张开双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