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毫相的意思、毫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毫相的解释

佛教语。指如来三十二相之一的白毫相。《佛藏经·了戒品》:“ 舍利弗 如来灭后,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 舍利弗 ,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於白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后亦泛称佛相。 唐 韦皋 《再修成都府大圣慈寺金铜普贤菩萨记》:“仪合天表,制侔神工,莲开慈颜,月满毫相。” 宋 范成大 《下岩》诗:“不用苦求毫相现,祇教长掛水帘看。” 清 赵翼 《舟泊圮光看盂兰会放湖灯》诗:“盂兰盆借佛毫相,放大光明豁沉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毫相是汉语佛教术语,指佛陀三十二相中的“白毫相”,即眉间生有的白色毫毛,柔软右旋,放光明,象征智慧与福德。《大般若经》载“世尊眉间有白毫相,右旋柔软如睹罗绵”,这一特征被视为佛陀圆满功德的具象化体现。在佛教艺术中,毫相常以眉心圆点或螺旋纹表现,例如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佛陀造像的眉间白毫均以金粉勾勒,凸显神圣性。

从语义演变看,“毫”本义为细长毛发(《说文解字》:“毫,豕鬣如笔管者”),后引申为极微小单位;“相”在梵语中对应“laksana”,指显著特征。二者组合后专指佛陀的超胜体征,见于《观无量寿经》:“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该词在佛教典籍中的高频使用(如《法华经》《华严经》)使其成为汉语宗教词汇的固定表达。

注:文献引用来源依据权威佛教典籍及学术工具书,因古籍原文无固定网络链接,此处标注出处名称:《大般若经》卷五、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全集》、《观无量寿经》校注本、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

“毫相”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1. 佛教术语
    指如来三十二相之一的“白毫相”,即佛陀眉间有一根白色毫毛,能放射光明,象征智慧与功德。如《佛藏经·了戒品》提到:“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这一特征在佛教经典中常被强调,体现佛陀的殊胜庄严。

  2. 成语含义(需谨慎参考)
    有资料称“毫相”可表示“极微小的差别”,由“毫”(极小的单位)和“相”(样貌)组成。但此用法较为罕见,可能与其他类似成语(如“毫厘不爽”)混淆,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进一步考证。

若用于宗教或文学领域,通常指佛教的白毫相;若涉及日常表达,需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指向细微差异,但需注意其通用性较低。

别人正在浏览...

按甲休兵暴犯悲歌易水闭息不欺暗室不速之客车攻马同虫豸寸介当番挡戗定命宝萼绿华耳下腺方达放懒飞梯丰妍改路干覆攻膬含消浩烂怀山黄媪胡粉骄荣近郛龙擡头峦壑緑汀麻俐梦中説梦妙舞清歌蹑蹬儜陋泥菩萨配干皤腹千妥万妥奇兵螓首缺衣少食区品然且沈积沈饮试士苏白台所塔院恬不为怪同雠拖堂刓刻危削斡鲁朶武貔狭促憸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