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命而俯的意思、三命而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命而俯的解释

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命而俯”是一个源自《左传》的成语,其含义与用法可从以下角度综合分析:

一、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七年》中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的典故。他在家庙鼎上铸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描述的是他三次受命时态度愈发谦卑:第一次低头,第二次曲背,第三次弯腰,即便身居高位仍靠墙而行,保持敬畏。

二、本义与引申义

  1. 本义:字面指官职晋升时姿态愈加谦卑,体现古代官员对权位的敬畏。
  2. 引申义:强调人在高位时应保持自省与谨慎,避免骄傲自满。现代常用于警示成功者需戒骄戒躁。

三、用法与语境

四、现代启示

***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此典故,强调干部应正确对待权力:“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敢作敢为又谦虚谨慎”。这赋予了成语新时代内涵,即无论个人成就如何,都应保持初心与敬畏。

五、相关词汇

“三命而俯”不仅是历史典故的缩影,更是一种处世哲学的传承,提醒人们以谦卑之心面对成就与权力。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命而俯

《三命而俯》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心灰意冷,失去信心。这个成语拆分的部首是“人”和“又”,共有6画。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隐公十年》中的一句话:“豈取三命而俯伏乎?”这句话出自鲁国大夫柳下惠对于君主杀三族之命令感到惊讶和沮丧的描述。由于柳下惠本身发愤图强,有才华又正直,但是因为君主的不公正行为,他失去了报效国家的信心。

这个成语也有繁体字的写法:“三命而俯”。在繁体字中,“而”的字形略有不同,多了一个撇。

古时候,中国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在现代汉字中,“俯”的字形是左右相对,但在古代汉字中,“俯”的字形是“人”字下加上“者”字。“三命而俯”的成语中的“俯”字也是使用古代的字形写成的。

以下是使用“三命而俯”的例句:

1. 他在遭遇失败之后变得三命而俯。

2. 面对困境,他屡屡败北,最终三命而俯。

3. 尽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他从不三命而俯。

一些与“三命而俯”相关的组词有:“心灰意冷”、“失去信心”、“沮丧”;其中与之意思相反的反义词是:“自信”。

总而言之,“三命而俯”是一个形容人在遇到挫折、困境时心灰意冷、失去信心的成语。在古代汉字中,“俯”的字形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该成语的例句中可以使用一些与其意思相关的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